小学体育课教学教材疑难问题分析与建议
体育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特意提出要培养小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不同于室内教学,课堂纪律没那么好调控。
如在准备部分慢跑时,不是有人插队,就是有人不跑,要么就是和别的同学玩耍,弄得整个过程都有学生在打“小报告”;在基本部分学习时,很多人都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一个动作要讲好几遍才能让多数同学明白,在练习时也常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问题;针对体育课上出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呢,怎样上好一节体育课呢?作为一名从事体育教育十多年的体育教师,我有着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有效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体育教学中进行“课前(教学前)———课中(教学前)———课后(教学前)”三个阶段的反思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使教师自身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认为通过教学反思大大提高了一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一、课前反思
有人这么说过:从备“教材”走向备“人”,将是未来体育课备课教案的一大特征。
这句话既是经验的总结,也说明了课前反思的一个道理。
因此,我们在新学期开始制定教学教学时,应根据所教学学生的身心特点,立足在经验、教训和课标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条件基础之上进行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视自己的教案设计思想是否与新的课程理念相适应;2.准备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3.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4.在教学主体丰富多彩
的个性差异中求同存异,找出共同与规律,发展不同点,这是我们反思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教案时,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或伤害事故及应急处理,对不同班的针对性、适用性如何等等,也有一种“应急预案”的性质。
总之,在课前进行全面审视与思考,我们的教学方案才能科学周密地实施。
二、课中反思
过去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课前反思的同时也不注重课中反思,比较重视教师的应急能力,所谓“随机应变”就行了。
新课标下,人们发现课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它的真正意义远远大于随机应变。
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主动地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课堂形势的变化,时实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并以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视角来观察与解决当前的问题,也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与处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我们课中反思的目的所在。
三、课后反思
长期以来,无论是什么学科,最强调的是课后反思,因为有人这么认为“课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体育教学更是这样,因为有人说过“未来对体育课教案的改革针是建立在对传统教案反思基础上的”。
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强调课后反思,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坚持写教学反思,然而我感觉这么多年来,我在写课后反思时更多的是侧重于对本课经验得失的归纳与把握,并根据总结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制定出新的教学策略。
现在我才认识到课后反思能够通过提高教师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体育教学反思既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
体育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对课前的教学计划、教案设计的分析,对课中自己的教学态度和行为的审视、是对课前和课中反思的总结,是课后实施全过程的审视、分析与疑惑的思考,它体现的中一个认识的全过程。
因此,我们说体育教学反思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是教师成长的开始。
体育教学反思让教师从不同角度与方式回顾、分析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努力提升体育教学合理性,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教学反思行为变成“自觉与冲动”的行动,更努力地学习,让自己成长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