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科学展望
➢ 动物生产过程已经变成一项概括了极其复杂的、涉及生物 学,经济学、环境和法规等诸因素的活动。大量的研究证
明,理想的数学模型能将这些因素进行组合并予以综合分 析。 进15年所开发的数学模型,使得猪的生长预测成为现 实。
这些模型主要包括:营养生长模型、营养物质分 配线形-平稳模型(Linear-Plateau)、潜在生长模型、 蛋白质沉积遗传潜力模型和营养物质利用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饲料生产者和猪饲养者来决定 生长阶段与日粮的数量、季节性日粮的使用、屠 体目标体重、猪基因型的选择、分性别饲养和降 低环境污染的日粮设计。
近年来国内外对同一种动物不同基因型的营养需要 进行了深入的定量研究,与此同时一些以满足高产动物 特定营养需要的营养凋控技术应运而生。如高产奶牛的 营养调控技术使得摄入能量以及氨基酸用于产奶的分配 比例得以优度上提高了营养物质的转化效率。
1.3、动物营养学研究方向与现代饲养技术
1.5、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 应用
➢ ——计算机模拟技术(Computer simulation)应用计算机模拟技 术可对试验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最终对动物的生理和代谢过 程进行较为全面的量化描述。
➢ ——国际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动物营养学研究者获取和进行 交流的途径更加通畅和快捷。
➢ ——光盘贮存、光导纤维、网络并行处理、模糊逻辑和计算机 优化技术,在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捉高研究 的效率和使营养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 通过营养学途径减轻饲养业对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今后动物营养学 发展重要趋势之一。今后对有利于解决外环境的营养技术的需求将不断 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正集中在提高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的综合措施上,包括准确估测动物的营养需要量,降低安全裕量,采用 低蛋白日粮和阶段饲养,使用合成氨基酸、酶制剂和其它代谢调控剂, 降低N、P以及其它营养素的排泄。
➢ 近年来,通过营养技术调控来改变和加强动物性食品中某 些成分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如通过营养学手段改变鸡 蛋中的脂肪酸成分,使鸡蛋中含有传统上只有鱼类产品才 能获得的ω-3型脂肪酸和其它有益于人类健床的营养物质。
1.4.2、动物营养技术与饲养业的可持续发 展
➢动物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高效的动物生 产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的趋势已经 表明,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来换取生产 性能的改善和经济利益获取的行为将受到 很大程度的制约。动物生产的最大利润己 不仅仅指动物的生产性能,还包括畜产品 质量及其安全性。
动物营养科学展望
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 国际动物营养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 我国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现状和特色 ➢ 动物营养学近期优先资助方向及依据
1、国际动物营养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 1.1、动物营养需要量研究
动物营养需要量的预测进一步朝着动态、准确化方向迈进, 各种动物营养需要的新版本陆续问世,饲料营养成分和其它营 养参数不断得到更新,使得动物营养需要仅仅取决于少数的静 态指标的学说不复存在。
1.2、动物营养调控理论和技术
➢ 20世纪4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正 在向各个学科领域渗透,动物营养学也不例外。 国内外学者在总结许多动物营养研究的基础上, 将系统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引人动物营养学的研 究领域,提出了系统营养调控和技术理论。该 理论的出发点明确地将传统营养学以机体为研 究中心,提高到以营养系统为中心的新水平。
1.6、代谢活性物质和抗生素“替代物”的 开发研究
➢ 饲料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应用,已经有 近40年的历史。饲料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 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产品的质 量,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有利于饲料加工工厂 艺。
➢ 但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饲料添加剂的选择,主要受消费者和 食物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某些抗生素以及营养重分配剂等已 被禁用。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将逐渐减少。动物营养 学的研究方向在不断调整以顺应这些趋势,动物饲料添加剂 的方向已转向天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无害的替代物上,这 些替代物包括:益生素、酶制剂、有机酸、高效的矿物元素、 植物活性物质和中草药制剂等。
➢ 动物营养学研究的进步不是孤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饲料工业和饲养技术的发展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养猪业为例,其饲养及管理技术正在发生一系列变 革,这些变革必将会对21世纪猪的饲养模式产生影响, 相当一部分生产者已采用大现模的集约化生产系统, 环境控制良好的猪舍,高度选育的猪种和针对性更强 的全价配合饲料。
➢ 1.4.1 动物营养技术与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需 求关系
随着动物性食品生产量的增加,人类对动 物性食品品质和功能的关注愈加突出。尤其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医学发现有足够的证 据表明动物性食品中的某些成分是导致某些慢 性疾病的病因,如心脏病等。
据报道,美国平均每人鸡蛋的年消费量从20世纪 70年代中期的280枚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240枚,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鸡蛋中所含的胆固醇过高 (190~250mg/枚)。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 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动物性食品生产所施加的 影响,也就促使营养学技术不断地能适应这些趋 势。
瘦肉快速生长的遗传趋势伴随着不断优化的管理使 得产仔和平均窝产仔数增加,为分别饲养小母猪及 阉公猪提供了可能性。阶段饲养及早期隔离断奶技 术以及多点生产模式(MSP)对疾病控制、动物健 康以高效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所有这些生产技术 的变革都将对动物营养学提出更新和更为复杂的研 究课题。
1.4、动物营养技术与食品安全、消费需求 以及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物的营养调控技术主要内容色括:营养系统调 控(强调整体原则和各种营养物质的组合效应), 采食量调控,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调控,动物消 化道微生态系统调控,应用激素和免疫技术调控。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已经证明该项技术具有较大 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10年来,家畜遗传改良的进展和速度不断加快, 而动物遗传潜力的发挥与营养物质的供应有着密 切的关系,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技术来使其得以充 分表达一直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