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总论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总论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上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选择题:1.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D)。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

”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A)。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限制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A.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4. 我国刑法典的生效时间(C)。

A.从刑法批准之日起施行B.从刑法通过之日起施行C.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D.从刑法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5.论理解释包括(ACD)。

A.当然解释B.学理解释C.扩张解释D.限制解释6 6.广义上的刑法包括(ABC)。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规范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7.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里所说的法律有特别规定主要是指(ABCD)。

A.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B.对民族自治地方适用刑法的特别规定C.刑法典施行以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D.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基本法的特别规定二、填空题1.刑法是关于、和的法律。

答案:犯罪、刑事责任、刑罚2.刑法的功能是、、。

答案:规制功能、保护功能、保障功能3.广义的刑法不仅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和。

答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4.我国修订后的《刑法》于年月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年月日起施行。

答案:1997、3、14、1997、10、15.刑法的解释按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和答案:文理解释、论理解释6.刑法的解释按效力分类,可以分为、和。

其中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的主体分别是、和。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三、名词解释1.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通常认为立法解释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刑法立法中所作的解释性规定;二是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三是在刑法施行的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作的解释。

2.扩张解释扩张解释是指根据刑法的立法精神,将刑法规定中所使用的词语的含义扩大到较字面含义为广,以阐明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

3.单行刑法单行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进行部分补充、修改或废除部分刑法规定的单行规范性法律文件。

4. 附属刑法附属刑法是指规定在经济法规、行政法规等非刑事法律中的有关犯罪的刑罚的附属刑法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的刑法体系从总则来看,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是指导和适用于整部刑法的通则性规范;第二章犯罪,规定的是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犯罪特殊形态等犯罪总则性质的内容;第三章是关于刑罚种类的规定,第四章是运用刑罚的原则与制度,这两章属于刑罚总则性质的内容;第五章其他规定是关于若干名词术语的界定及刑法典总则与其他刑法规范的关系问题等内容。

这就在刑法典总则部分大体形成了从刑法通则到犯罪总则再到刑罚总则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结构。

从分则来看,在分则体系上,从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相一致的理论与现实出发,根据犯罪所侵犯客体的不同和社会危害性有大小,我国刑法典对犯罪进行了分类和排列,把形形色色的409种犯罪分成从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至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三大类,每类犯罪各包括多少不等而同类客体相同的若干种具体犯罪,这种刑法分则体系显然与西方一些国家刑法分则的“二元论”体系(把犯罪分为侵害国家的犯罪与侵害个人的犯罪两大类)或“多元论”体系(把犯罪分为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与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三大类,或者甚至支离破碎地分为几十类)有原则性的区别,从而具有犯罪分类标准统一而科学、犯罪类型排列合理而清晰的优点。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选择题: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A.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2.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A.罪刑法定B.罪责刑相适应C.罪责自负D.适用刑法平等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B)。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二、填空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和。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是、、、、、和实体的适当原则。

答案:排斥习惯法原则、禁止类推原则、刑法无溯及效力原则、禁止绝对的不确定刑原则、明确性原则3. 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答案:明文规定、没有明文规定4. 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的特权。

答案:适用法律、超越法律5. 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和相适应。

答案:犯罪分子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三、名词解释1.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刑法始终的准则,也是指导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准则。

2.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这种行为处以何种刑罚,必须预先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在适用刑法上,不分种族、性别、职业、地位、出身、财产状况,一律依照刑法的规定,同等地追究刑事责任。

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分子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大小相适应。

四、简答题1.简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指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在适用刑法上,不分种族、性别、职业、地位、出身、财产状况,一律依照刑法的规定,同等地追究刑事责任。

在适用时,要求:(1)在定罪上平等。

即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不论行为人的出身、地位、财产状况如何,都应依照法律条文的规定平等地定罪。

(2)在量刑上平等。

即犯有同样罪行的人,依据相同的量刑标准判处刑罚,不得在法律之外因行为人的出身、地位、财产状况等的不同而减轻或加重处罚。

(3)在行刑上平等。

即判处同样刑罚的人,应当依法受到相同的待遇,不得在法律之外因出身、地位、财产状况等的不同而受到优待或苛待。

2. 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体现答:(1)概念:刑罚的轻重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分子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大小相适应。

(2)内容:①在立法上,法定刑必须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程度相适应。

②在裁判时,对犯罪人的宣告刑应当与犯罪行为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的大小相适应。

(3)立法体现:①规定了区别对待的量刑原则。

②规定了区别对待的诸多量刑情节。

③根据不同的犯罪性质设置了不同的刑种。

④各种犯罪都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

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与内容。

3.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和在立法中的体现。

答:立法体现在:(1)总则规定了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刑罚种类、量刑原则等;(2)废止了类推;(3)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则;(4)分则规定了罪状和法定刑。

4. 谈谈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答: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和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

5.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中的体现。

答: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中体现为:刑法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设立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

四、论述题1.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答:(1)概念:罪刑法定原则,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这种行为处以何种刑罚,必须预先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①排斥习惯法,即习惯法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刑法的渊源只能是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成文法,法院不能以习惯法对行为人定罪判刑,而只能以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成文法作为定罪判刑的依据。

②禁止类推。

类推可能导致法官随意适用法律,侵害公民的自由权利,因之,禁止类推被认为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派生原则。

③刑法无溯及效力,或称事后法的禁止。

即允许根据行为后施行的刑法处罚刑法施行前的行为。

④禁止绝对的不确定刑。

绝对的不确定刑,指法律未明文规定确定的刑罚,由于这种情况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而被禁止。

⑤明确性原则。

⑥实体的适当原则。

指刑法规定的犯罪和刑罚都应认为适当的原则。

(3)立法体现:①我国刑法采取成文法而排斥习惯法,习惯法不是我国刑法的渊源,1997年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不仅要求犯罪法定化,而且要求刑罚法定化。

②我国刑法废止了类推制度。

③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④我国刑法分则没有规定不确定刑,除个别情况规定的是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外,绝大多数规定的都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⑤我国立法机关对明确原则相当重视。

⑥我国刑法第13条明文规定了犯罪的定义,同时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为我们判断犯罪的规定是否适当提供了科学的标准。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单项选择题:1.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法兰克福的航班上与我国公民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当(A)。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日本有关方面处理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2. 对于下列行为,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有(D)。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的B.某省教育厅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的C.某军人在国外泄漏国家军事秘密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3. 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C)。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4. 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刑罚处罚的,可以(D)处罚。

A.从轻B.免除C.减轻D.免除或者减轻5.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采取的是(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