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
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
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
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
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
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5环境毒理学主要任务是什么?p284-11w3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1、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不断不要对现有物质进行研究,而且还必须对所有新的化学物质,在普遍应用之前,予以检测。
2、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用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毒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p298-12.1第二章1简述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p241-08j2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污染物的转化。
根据其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类型,物理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蒸发、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一种或几种物理过程实现的转化;化学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2什么是生物性迁移?如何定量研究生物性迁移?p271-10w2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迁移叫做生物性迁移,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三种。
研究生物性迁移的方法主要是研究生物浓缩系数(BCF)、生物积累系数(BAF)和生物放大系数(BMF).BCF是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与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的比值。
BAF是某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较后阶段体内蓄积的污染物浓度与同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较前阶段体内蓄积的同种污染物的浓度的比值。
BMF是较高营养剂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与较低营养级生物体内同种污染物浓度的比值。
研究这些比值从而定量得表征生物性迁移的影响3污染物在环境中有几种主要的迁移类型,各种迁移类型有什么特点?p300-12.6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的过程。
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机械性迁移、物理化学性迁移和生物性迁移。
机械性迁移是依靠自然界大气,水力以及人力等的作用使污染物发生位置的改变。
物理化学性迁移依靠的是物质之间的物理过程或化学反应使污染物发生了位置、形态或种类的改变。
生物性迁移是依靠生物的吸收、吞噬、降解过程,使污染物发生了位置、形态和种类的改变第三章1、简述肾脏排泄毒物的机理?p224-o7j1肾脏排泄毒物的机理可分为以下几步:(1)肾小球滤过作用已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有较大的膜孔,越40-80纳米,通透性较大,故不论是脂溶性还是水溶性物质,只要分子量小于69000的物质都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到达肾小管。
(2)肾小管的主动分泌某些有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毒物可以通过俩种不同的机制进行分泌,使毒物由近曲肾小管细胞一侧主动分泌到尿液中(3)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液进入肾小管,有俩条去路:一是肾小管中解离的、极性的水溶性物质不再被重吸收,而随尿液排出;二是未解离、非极性和脂水分配系数大,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回到血液但是尿液中的PH可决定毒物的解离度,影响毒物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无论以哪一种方式排出的毒物,尿液中毒物的浓度一般与血液中的毒物浓度呈正相关。
2简述污染物代谢动力学的意义。
p242-08j3毒物代谢动力学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随时间而发生的量变的动态规律,即研究毒物代谢量变的经时过程,目的在于了解毒物在体内的消长规律,从而对毒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3毒物在体内的重要储存库有哪些?p269-10j1毒物在体内的分布表现为相对集中的形式。
当毒物对蓄积地点相对无害时,此时蓄积地点就成为储存库,一般认为储存库对急性毒性有保护作用。
但储存库中的毒物浓度常常与血浆中游离毒物保持动态平衡,因此,储存库能在体内不断提供毒物来源,这是慢性毒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体内的储存库主要有四种:血浆蛋白储存库,肝,肾储存库,脂肪组织储存库以及骨骼组织储存库。
4环境污染物吸收主要有哪几条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p284-11w1吸收就是毒物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自皮肤接触部位透过体内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毒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三条途径进行吸收。
呼吸道吸收是生产性毒物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
影响呼吸道吸收的因素主要是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气候条件等。
消化道也是吸收环境毒物的主要途径,毒物在消化道吸收多少与其浓度和性质有关,浓度高吸收愈多,脂溶性物质较易吸收。
有些毒物还可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如多数有机磷农药可透过完整的皮肤引起中毒或死亡。
毒物经皮吸收的俩条途径,一是通过表皮脂质屏障是主要的吸收途径,二是通过汗腺、皮脂腺和毛囊腺等皮肤附属绕过表皮屏障进入真皮。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毒物经皮吸收的速度除与皮肤完整与否以及不同部位的皮肤有关外,还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理化性状,如油水分配系数接近1的物质最容易经皮吸收,以及化合物与皮肤接触的条件。
第四章1简述靶位点学说p225-07j2当污染物到达某一浓度,并足以引发一系列有害生物效应的部位,或者是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发生的部位。
生物体的不同部位不仅具有结构上的明显差别,而且其功能也各不相同,如肝脏是许多污染物的代谢转化部位,肾脏是机体排泄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
靶位点的生理学功能不同,对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也不同,肝脏是许多毒物的代谢活化部位,故肝脏是许多毒物的靶器官2多种化学物间对机体产生的联合作用主要有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独立作用四种类型,请分别论述p226-07j4多种外来化合物同时产生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毒作用,称为外来化合物的联合作用。
联合作用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相加作用指多种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等于每一种化合物的单独作用总和。
(2)协同和增强作用协同作用是指几种化合物的联合作用大与各种化合物单独作用之和。
如果一种物质本身无毒害,但与令一种有毒害的物质同时存在时可使该物质毒性增强,这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
(3)拮抗作用指几种化合物的联合作用小于每种化合物单独作用之和。
凡是能使另一种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减弱的物质称为拮抗物在毒理学或药理学中,常以一种物质抑制另一种物质的毒性或生物学效应,这种作用也称为抑制作用。
(4)独立作用指多种化学物对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作用的方式、途径和部位也不相同,彼此之间毫无影响。
3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
p242-08j4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毒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其次是机体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1) 毒物因素A化学结构和毒作用✧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与其同系物相比,碳原子数目越多则毒性愈大(甲醇与甲醛除外)。
但当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7-9个),毒性反而迅速降低。
同系物当碳原子数目相同时直链的毒性比支链的大✧卤素取代;烷烃类物质可因取代的卤素原子数的增加而使分子的极化程度增加,易与酶系统结合而使毒性增加✧同分异构体;俩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其毒性是对位大于邻位,邻位大于间位,旋光异构体之间的毒性也不相同✧分子饱和度;分子中不饱和键增加时,其毒性也增加B物理性状与毒作用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愈大,则毒性愈大。
脂溶性物质毒性大。
分散度越大,即粒子越小分散度越大,比表面积也就越大,生物活性也就越强。
挥发性物质易经呼吸道进入机体。
C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与毒性作用毒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同,在体内的分布和吸收速率也就不同,吸收量大的毒性大,产生的毒性反应越强。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或组织也不同,不同器官或组织对毒物的耐受力不一样,因此,尽管进入机体的毒物浓度相等,其毒性反应在程度上却因进入的途径不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2)环境因素生活与劳动环境中的一切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毒物产生毒性的条件,不同毒物之间可能具有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独立作用(3)机体因素机体因素包括种属、品系与个体感受差异、年龄、性别、饮食营养状况、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