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倾听开始
‚上天赋予我们一个舌头,却赐给我们两只耳朵,所以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能比我们说的话多两倍。
‛
---- 苏格拉底
12月份,在‚全校共读一本书‛的倡导下,我有幸拜读了李政涛先生的《倾听着的教育》。
记得刚拿到书的那一刻,隔着薄薄的一层封塑,我第一眼便看到封皮上的那一句‚教育从倾听开始‛。
不知道各位同仁看到这一句话,能想到什么?作为一名英语学科的教师,我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就是:‚是的!学生学习英语可不就是得从听英语开始嘛!不输入哪里来的输出,班上有位家长,不见督促孩子完成‘磨耳朵’的作业,还问老师,为什么他孩子学不会英语?!一想起来这种常见的问题,就只能报之无奈一笑。
‛这是当时最真实的反应。
那个时候,我很认同这句话,教育从倾听开始!
然而,当我打开书籍,开始去品味书中提到的‚倾听‛时,我发现之前的想法跑偏了!其实最开始我所理解的应该是‚学习从听开始‛。
然而,‚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词汇,‚倾听‛则是要走心的!‚教育从倾听开始‛,是在告诫各位教师,当我们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讲授着知识的时候,不要忘了用我们的双耳去倾听学生的声音。
《倾听着的教育》,是在指引我们去发掘潜能,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
‚倾听‛是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本体性要求。
人人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
比如,在我们的课堂上,32位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参差不齐,如果我们不能倾听学生的需求,接受学生的反馈,那我们的教学算不算失败呢?
书中有一个名为《一段有几句话》的案例:是说老师在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的时候(一段三句话的文本,某学生却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四句话),并没有指责学生说错了,而是采取了迂回的手段:首先先肯定了孩子的勇气,然后采用四个人一句接一句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并同时通过该方式让孩子自己知道了正确的答案。
这种扭转式倾听,将从孩子那里倾听到的错误资源,转变成对孩子来说有益的资源。
倘若事例中的老师不具备这种倾听的能力,而是在一开始就打断了孩子的语言,那就会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打断中,消磨掉孩子的学习热情,熄灭智慧的火焰。
教育从倾听开始。
李政涛先生告诉我们要尊重并着力发现学生的‚倾听需要‛,培养自身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
同时,在‚倾听‛中引导学生,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学生认真倾听的过程,也是其思维运作的过程,更是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倾听,对于我们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业。
课堂上,孩子是否能认真听讲,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关注的问题。
对于如何整顿好一个班级的课堂纪律,相信老师们智慧库中的方法更是让人应接不暇。
我也有,奖励的方法有,惩罚的方法有,奖罚结合,恩威并施的方法也有!可是,书中提到诸多‚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方法中,有一个给老师的建议--不要设计频繁变化的活动,让我沉思良久。
书中说到:一位教师在实施了频繁的教学活动之后,在他布置说话要求时,学生静不下来了。
教师此时开始责怪学生:‚怎么又不专心了?‛是的,怎么回事?我绞尽脑汁地设计教学活动,只为课堂这短短的几十分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全面地接受知识,习得知识!怎么就不能专心听讲呢?然而,李振涛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是频繁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出现‚静不下心来‛的情况,那就是我们的责任!从心理学方面讲,专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分心后重新集中注意力需要15分钟时间。
所以频繁变化的教学活动后,我们就人为地中断了孩子的倾听和专注力,‚不专心‛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教育从倾听开始。
无论是自我提升‚倾听能力‛,还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我们都要学会凭借着‚倾听‛,拆除师生之间的城墙,让灵魂相遇,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