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护理知识要点
【气管切开术】
是一种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
在颈部切开气管3~5软骨环,置入套管,使患者经过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适应症】
1、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各种原因引起喉阻塞或呼吸道狭窄,喉旁组织的病变,使咽腔、喉腔变窄致发生呼吸困难者,可考虑行气管切开。
2、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颅脑病变、神经瘫痪、严重胸、腹部外伤、昏迷、吞咽与咳嗽反射消失等,致使分泌物潴留于下呼吸道者。
为吸出潴留液,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可考虑行气管切开。
3、凡需用全身麻醉手术,而又不能经鼻腔或口腔做气管内插管者。
4、颈部外伤,为了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有些头颈部大手术,为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下呼吸道通畅,需作预防性气管切开。
【禁忌症】
1.绝对禁忌证
(1)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
(2)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恶性肿瘤。
(3)解剖标志难以辨别。
2.相对禁忌证
(1)甲状腺增生肥大。
(2)气管切开部位曾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等)。
(3)出凝血功能障碍。
【.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⒈体位:一般采取平卧或半卧位,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头颈及上身应在同一直线。
成轴线翻身,约3-7天。
⒉床边备吸引器、氧气、气管切开手术器械包,气管切开护理盘(气
管内滴药、10ml注射器、无菌缸、气管垫、无菌镊2把、安尔碘、棉签、无菌换药碗、无菌薄膜手套,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
)
⒊呼吸道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
⑴病人回病区后,应将气管套管的内芯放在床柜抽屉内随手可取之处,以备急用。
⑵保证气管内套管通畅,成人一般每4~6小时清洗套管内管一次,清洗消毒后立即放回,内套管不宜离外套管时间过久,以防外套管被分泌物阻塞。
如分泌物较多或小儿气管切开病人,要增加清洗次数,以防分泌物干涸于管内壁阻塞呼吸。
⑶维持下呼吸道通畅:①.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②.粘稠者可用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及糜蛋白酶或沐舒坦。
定时通气气管套管滴入抗生素液体如0.5%新霉素溶液。
③.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宜在20~25℃,湿度在60%~70%,要注意气道湿化,生理盐水与灭菌注射用水1:1比例,避免产生气管干燥、纤毛运动障碍、痰痂形成,阻碍气道。
④.平卧或半卧位,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
术后第一天鼓励病人起床活动。
⑤.鼓励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
⒋防止切口感染:①.保持颈部切口清洁,每日清洁消毒切口,更换套管垫。
注意无菌操作,减少切口及肺部感染的机会。
②.进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鼻饲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
如进食时有呛咳,有食物自套管喷出,应查明原因,必要时行鼻饲,按鼻饲护理常规进行。
保持口腔清洁,行口腔护理每日3次,对能自理者嘱之漱口刷牙。
③.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④.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切口渗出、敷料渗透情况,气管内分泌物的量及性质,如发现发热、分泌物增多、性质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⒌防止再次发生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病人再次发生呼吸困难,应考虑如下三种原因:①套管内阻塞:迅速拔出套管内管,呼吸即可改善,说明内套管阻塞,清洁后再放入。
②套管外管或下呼吸道阻塞:拔出内套管后呼吸仍无改善,滴入抗生素药液,并进行深部吸痰后,呼吸困难即可缓解。
③套管脱出:脱管的原因多见于套管缚带太松,或为活结易解开;套管太短或颈部粗肿;气管切口过低;皮下气肿及剧烈咳嗽、挣扎等。
如脱管,应通知医生并协助重新插入套管。
⒍预防脱管:①气管套管系带应打三个外科结,松紧以能容纳1个手指为宜。
太松时套管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太紧患者不舒适。
术后出现皮下气肿者,气肿消退后要及时收紧系带。
②经常检查系带松紧度和牢固性,告诉病人和家属不得随意解开或调整系带。
③注意调整系带松紧,手术后1~2天可能有皮下气肿,消退后系带会变松,必须重新系紧。
④吸痰时动作要轻。
⑤告知病人勿用力剧咳。
⑥气囊充气:硬度如鼻尖,约6-8ml。
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出血等。
故术后应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以及缺氧症状有无明显改善,如不见改善反趋恶化,应警惕是否有纵隔气肿或气胸发生,并立即报告医生。
注意创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或血肿,范围大小,颈部肿胀程度;气肿多发生在术后数小时,触诊有捻发感;观察皮下气肿的消退情况,正常情况下一周左右可自然吸收。
【气管套管脱落紧急处理】
套管自造瘘脱出称脱管,脱管体征是患者重新出现呼吸困难或突然发出哭声或声音,以棉丝放在套管口不见有气息。
应在患者的床旁备有消毒好的同型套管、管芯,并在病人床旁备有1把无菌止血钳。
一旦判断为脱管时,可先试行双手执套管底板将寺管顺其窦道送回,若有有阻力时,应将套管拔掉,取床旁消毒弯止血钳沿创口插入,直至气管内,用钳子将切口左右撑开,使呼吸得以缓解,并迅速通知医师.重新插入套管,即将消毒好的套管重新放入气管内,套管系带松紧适应。
对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约束四肢,避免自行拔管。
【拔管指征及护理】
1、拔管指征:造成气管切开的原发病治愈,喉阻塞及下呼吸道阻塞症状解除,呼吸平稳、发声好、咳嗽排痰功能功能佳、吞咽反射恢复正常,患者脱离危险后,就考虑拔管。
根据病情决定拔管时间,至少应在术后7d,长期带管者,拔管前应做气管镜检查,若气管瘘口内有肉芽就先予经摘除,拔管前应作堵管试验。
先间断堵管观察,然后24~48小时连续堵管,如活动及睡眠时呼吸平稳,呼吸及排痰功能良好,不发热,方可拔管。
拔管最好在上午,以便日间观察。
如堵管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拔除塞子。
2、创口处理:拔管后不需缝合创口,用凡士林纱布敷盖并用蝶形纱布拉紧创口,1-2d后创口可自行愈合。
3、拔管后护理:拔管后48小时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给予侧卧位,加强翻身扣背,叮嘱病人不要随意离开病房,雾化吸入等措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同时准备一套小一号的气管套管和气管切开包备用,以便病人再次发生呼吸困难时紧急使用。
拔管后患者应呼吸平稳,体温正常,无痰或痰能咳出、咽下。
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或吞咽差,可重新消毒局部瘘口,用血管钳撑开创口重新置入小一号套管,待咳嗽、吞咽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次堵管如无不适,则重新拔管。
否则将相应延长拔管时间。
【健康教育】
1. 戴管出院:对住院期间未能拔管而需戴管出院的病人,告诉患者及家属人工通气的作用、目的、重要性,手术与护理方法、配合要求、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
应教会病人或家属:①消毒内套管、更换气管垫的方法。
②湿化气道和增加空气湿度的方法。
③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如洗澡时防止水流入气管。
④外出时注意遮盖套管口,防止异物吸入。
⑤定期门诊随访。
⑥如发生气管套管脱出或再次呼吸不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喉阻塞: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炎症、异物吸人、药物过敏等,而且后果严重。
因此,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大力宣传喉阻塞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预防喉阻塞,包括增强免疫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吃饭时不大声谈笑,防止异物吸入;有药物过敏史者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早到医院诊治等。
⒓每次吸痰或更换气管垫或清洗内套管时,必须检查套管在位情况。
每日需更换系带,系带环绕系于颈后或颈侧,打死结,带子打结勿太紧或太松,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