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5)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知识与积累。
(共10题;共1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发酵(xiào)棘手(jí)强壮(qiáng)B . 蓓蕾(bèi)从容(cóng)拘泥(nì)C . 提防(dī)关卡(qiǎ)歼灭(qā6n)D . 冗长(rǒng)猪肚(dǔ)栉比(jié)2. (2分)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________ ________旁________ ________列________ ________3. (1分)选择正确的读音尤(yóu yōu)其________ 笨笨拙(zhuó zhuō)拙________拣(liǎn jiǎn)去________ 花雨缤(bīn bīnɡ)纷________4. (2分)与“写得不怎么样,但也不是毫无希望”中的“希望”意思相同的是()。
A . 拥抱着亲人的时候,多希望时间就停止。
B . 太阳从无法触及的边际经过,那颗星星沉人了水中,希望这份心情永远都不会冷却。
C . 青少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D . 老师的话语重心长,包含着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5. (2分) (2019四上·金东期末)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A . 要不是你的勇气奖励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B .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乱一片。
C . 它的工具是那样温柔,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D .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
6. (1分) (2020三下·)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美丽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改变——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的世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的森林7. (2分)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重的惩罚。
B . 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
C .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D .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
8. (2分) (2020六上·济南期末) 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里。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单薄(bó)颓然(tuí)曝晒(pù)自作自受(zuò)B . 参差(cī)吞没(mò)入场券(juàn)破琴绝弦(xián)C . 尽量(jǐn)缝隙(xì)滥用(làn)张冠李戴(guàn)D . 瘦削(xuē)供品(gòng)软绵绵(luǎn)暴露无遗(lòu)(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模糊讲座轻歌慢舞余音绕梁B . 谜语斗蓬惟妙惟肖汹涌澎湃C . 鱼网猜测斩钉截铁别出新裁D . 神秘潮汛全神贯注威风凛凛(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他的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如同行云流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B . 古编钟演奏的乐曲,如黄钟大吕,不同凡响。
C . 我们班的班长对工作认真负责,真可谓是鞠躬尽瘁。
D . 知识像无边的海洋,我们每天所学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4)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再复返的强烈语气。
B . “亮相、压轴、花架子、字正腔圆”这些词语都和戏曲有关。
C .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这两句话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D . “颜筋柳骨”是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大书法家书法风格不同。
“颜筋”指颜体书法瘦硬挺拔、清晰骨感;“柳骨” 指柳体笔画丰满端正、笔力浑厚。
9. (2分)下列对《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中的父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父亲对鸟的习惯十分了解。
B .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C . 父亲很善于观察。
D . 父亲热爱自然。
10. (2分)用词不当(1)通过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2)夏天的海滨浴场是个热闹的季节。
(3)近来,晓华的计算能力有了发展。
(4)通过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我们的知识增强了。
(5)张明对我说,我放学后等我。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19分)11. (4分)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
渴,欲得饮③,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⑤。
【注释】①逐走:追赶,赛跑。
②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饮:喝。
④河、渭:黄河与渭河。
⑤邓林:桃林。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与日逐走 ________ ②河、渭不足 ________③北饮大泽 ________ ④弃其杖 ________(2)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大泽:大湖B . 道:路上C . 足:脚D . 化:化成(3)“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正确解释是()A . 他丢下他的手杖,手杖化为一片桃林。
B . 他丢下他的手杖,把大地化成一片桃林。
C . 他丢下他的手杖,自己化成一片桃林。
D . 他丢下他的手杖,进入邓家的桃林。
(4)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这篇神话讲的是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B . 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执着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C . 夸父这一神话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D .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不自量力。
12. (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我们看到的天空经常是蔚蓝色的,特别是一场大雨之后,天空更是幽蓝得像一泓秋水,令人心旷神怡,跃跃欲飞。
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呢?大气本身是无色的。
天空的蓝色是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和阳光共同创作的图景。
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强,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青等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
被散射了的紫、蓝、青等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色了。
(1)连一连。
物品大雨秋水蔚蓝一场________ 一泓________ 一片________ 一种__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大气本身是________,天空的蓝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________ 共同创作的图景。
②散射现象是指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短的________等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产生的改变方向的现象。
13. (13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无言的父爱(节选)父亲是个实干家,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
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
而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小玩意儿。
他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了对我无限的爱。
七岁那年圣诞节的前夕,我跟着父亲上街,路上经过一家玩具店。
透过橱窗,我看到了一个十分奇特的玩具房子,那是我从未见过的。
“房子”的墙上镂出了椭圆形的小窗,里边挂了印花布窗帘,还有精巧无比的阳台。
“哦,爸爸,多美啊!你说圣诞老人会送我一个吗?”父亲看了看一百美元的标价——这在当时是十分昂贵的,他一边习惯性地提了提自己的腰带,一边开玩笑地说:“我想,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
”我有点儿失望。
父亲看见了,摸摸我的头,轻轻地告诉我:“小时候,我也曾向自己的父亲讨过一辆玩具货车,但是他买不起。
”“那你怎么办?”“我用木块和找来的旧轮子自己做了一辆。
你知道吗,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可我不知道怎么做木头房子。
”“爸爸会做,我们可以一起干。
”第二天,他果然搁下了家里的许多事情,和我忙乎起木头“房子"来。
为了这木头“房子”,父亲陆续花了四个月的辛苦劳动。
它实在是一个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多年以后,我()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还会不时地把这木头“房子,,找出来,()为了欣赏,()借以回顾往昔——我眼看着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现实的那段岁月。
待我上了大学,自己有了家之后,就更加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地依恋着他,不愿意离开他。
可是父亲说:“我能够为你提供许多方便,但是不能造就你的生活。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帮助你创造自己的天地。
”我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信,也常记不起我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甚至有时连我今年几岁也不清楚,但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他对我的爱——无言的父爱。
实际上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都是他亲手培养和改善的,他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句中的“我"指的是谁?“那’,具体指的是什么玩具?为什么它比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3)画“________“的句子前半部分似乎让人觉得父亲有点儿冷漠,后半部分却又说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父亲对“我"无言的爱。
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4)短文最后一句话中,“紧要”的近义词是什么?在你的理解中,文中的父亲给作者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5)请回忆你的生活,你认为你的父母给予你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三、写作。
(共1题;共1分)14. (1分)快乐习作。
妈妈温暖的手曾帮我擦去脸庞上的泪;爸爸有力的手曾托我在他的肩膀上望远;老师灵巧的手曾教会我许多知识……请你以“▲的一双手”为题,从这无数双伴你长大的手中选择一双写一写,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写好后别忘了修改。
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知识与积累。
(共10题;共18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答案:8-2、答案:8-3、答案:8-4、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答案:10-4、答案:10-5、考点:解析: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19分)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考点:解析:答案:12-1、答案:12-2、考点: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答案:13-4、答案:13-5、考点:解析:三、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