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三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作业3

人教版选修三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作业3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1•下列生态工程案例与最主要运用的基本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前面造林,后面砍林”一一整体性原理C.“桑基鱼塘”一一物种多样性原理D.“太湖富营养化”一一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没有利用整体性原理的后果,B错误;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C错误;”太湖富营养化”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结果,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最复杂的,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故选Co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说明这些生物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选B。

考点:生态工程的原理【名师点睛】对具体生态系统所涉及的生态学原理分析:(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物种多样性原理。

(2)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一一平衡原理。

(3)引种考虑适应环境一一协调原理。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一一整体性原理。

(5)整体性原理生产成本一消费效益(6)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 1 + 1 > 2。

原因是系统保持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5•“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B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退耕还林还草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6.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单一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低,物种数目少,营养级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故选: C o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总投资超过2000万的贵州兴义市第三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对策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之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定位】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名师点睛】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 1+1 > 2 ”。

9•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如图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结构示意图,A表示集中式,BC表示环式,D表示分布式,而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进而改善优化系统结构和功能。

故A 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0.下列有关生物工程与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PCR技术可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取B.选择单核居中期向单核靠边期过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A. BC.口 DC.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一定是尿素分解菌D.“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PCR可以用于外源目的基因的大量扩增,故A正确。

在花粉选择进行离体培养时应选择单核靠边期的成功率高,故B正确。

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有可能是尿素分解菌也有可能是以氮气为主的细菌,还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故C错误。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原理,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1•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 B •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之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性原理 D .工程学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降低生态系统的环境容纳量,这就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知识,意在考查对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解应用能力。

1 3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 .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 .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答案】C【解析】植被的恢复必须种植原有的物种,A错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而不是养殖动物, B 错误;煤矿废弃后,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C正确;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需要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而不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D错误。

【考点定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名师点睛】(1)问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2)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 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3)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14.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沼气(能源)A. 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C. 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 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故 A 错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 B 错误;饲养 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故 C 正确;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 .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 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 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 B 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 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答案】AB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A 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 B 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 同被藻类利用产生氧气,而氧气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 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且B 层中的再累和细菌具有中间互助关系,故AC均正确;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于 NH3转变为N03-,禾U 用污水的净化,故B 正确;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 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故D 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