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一、自我检测
2、词的分类
3、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
参差
..()罗绮.()重.()湖叠..()堤.()沙天堑. ( ) 珠玑
巘.( ) 羌.管 ( ) 钓叟. ( ) 千骑.()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东南形胜
..
画桥
..无涯
..天堑
重湖叠巘清嘉
..
异日图.将.好景
3、读清停顿与节奏(用∕划开)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背景补充: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
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赏析内容
1、简述本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特点的景色。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这一特点的?
3、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四、品味语言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4、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五、艺术特色
(一)、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
染”,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1、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

2、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
3、品味下列作品中的点染手法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陈,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二)、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回顾教材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氓》
(三)、本词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一、自我检测
1、隋唐宋诗体歌词曲子词长短句
词牌标题
2、词的分类
小令中调长调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阙
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
3、耆卿柳屯田柳三变
二、扫清障碍
2、地理形势优越
雕饰华丽的桥梁
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秀丽
把杭州的美景画下来
3、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赏析内容
1、钱塘(杭州)富庶、美丽、安定、祥和
2、
3、参考: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惊叹和羡慕之情。

同时这首词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

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夸耀和奉承。

四、品味语言
1、提示:“卷”是“翻卷”的意思,“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

用“推”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提示:这几句充满动感,又极富生活情趣。

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五、艺术特色
2、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