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开设学期:第2学年第1学期
学时: 48
学分: 3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随着电子设备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单片机作为电子设备智能的核心其应用日益广泛,在包括各种通信设备在内的电子应用领域中随处可见单片机的应用。

因此,高职院校信息电子类专业大都开设了单片机应用的相关课程。

我院通信技术专业作为一个信息电子类专业,特开设《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单片机应用相关的技能,并为后继通信设备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讲述单片机及其应用技术,该门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单片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单片机使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为后继的通信专业设备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和本专业的《电路分析与制作》、《通信电子技术与实践》共同构成电子相关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毕业后到电子相关岗位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以及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力求课程的教学在本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为此,引导本课程的教学由传统的学科式知识组织方式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式知识组织方式,以“交通信号灯控制器设计”这一单片机实际应用系统作为教学项目,以该项目的实现过程为主线串起相应的知识要点讲解和技能训练,并将该项目的实现过程分解成由简到繁的多个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同时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为每一个工作任务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
任务为引导,创设工作情景,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以市场应用主流的MCS-51单片机为载体,以“交通信号灯控制器设计”作为教学项目,以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实际开发过程为主线,将整个控制器的实现过程分解成硬件电路设计、点亮一盏交通灯、顺序点亮多盏交通灯、启动开关控制多盏交通灯的顺序点亮、多盏交通灯的循环点亮、交通信号灯紧急工作模式的实现、交通灯的定时点亮、定时时间的设置和显示、多路口交通灯的联网控制等多个具体学习任务,从而将单片机应用过程中的硬件电路板设计、引脚输出状态的控制、引脚输入状态的判断、分支与循环程序的实现、中断的应用、定时器的使用、键盘和显示接口、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等相关内容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及主要应用领域;熟悉MCS-51单片机的外部引脚功能及使用方法,掌握MCS-51单片机常用功能指令的使用方法,和常用功能程序模块的编程方法;熟悉单片机应用产品开发的基本过程,能够完成单片机简单应用产品的开发和维护。

并在相关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了解单片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应用特点。

➢熟悉MCS-51单片机引脚的名称、功能及应用特点。

➢熟悉MCS-51单片机内部可供使用的主要资源及应用方法。

➢掌握MCS-51单片机常用的主要控制指令及其用法。

➢掌握MCS-51单片机中断和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单片机应用产品开发的主要过程。

2.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单片机基本的应用领域和主要应用特点。

➢能够描述MCS-51单片机主要引脚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能够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进行简单单片机应用产品的硬件电路设计。

➢能够描述MCS-51单片机的常用指令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MCS-51相应指令编写常用的顺序过程控制程序、分支程序、以及循环控制程序。

➢能够编写相应的程序控制单片机引脚的输出电平状态,并对单片机引脚输入的电平状态进行正确判断。

➢能够使用单片机提供的中断处理功能正确处理单片机应用过程中的紧急情况。

➢能够使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资源完成工作过程中的定时时间控制。

➢能够根据应用需要为单片机设计相应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

➢能够通过单片机提供的串行通讯功能实现多台单片机控制器之间的相互通信。

➢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单片机应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3.情意(素养)目标
➢具备根据任务需要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能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觉遵守相关的各项规定,按相应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安全。

➢能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努力解决问题。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具有分工协调、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能够认真负责,并能够和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具有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品质。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将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相关的学习任务,具体结构安排如下表所示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应及时编写和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材,以配合本课程的教学。

●教材应根据上述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相应内容,打破传统的学科知
识逻辑,按工作任务组织相关知识要点和技能训练。

●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教材内容在满足教学任务需要的同时,可以通过“拓展”和“引申”等形式增加其他
教学任务中所没有涵盖的知识点。

力求教材内容的必须性和全面性的尽量统一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
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2.教学组织与设计
根据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组织与设计方面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

具体是采用学生熟悉的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开发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并根据教学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将项目的实施分解成多个由简到繁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取集中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实施,然后再集中分析、归纳与总结的形式开展教学。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做一体,使学生不仅能接触到相关的知识,锻炼到相应的技能,并能体验到相应的工作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基本工作素养。

3.课程考核与评价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评
价学生成绩。

具体评价方法是:
平时成绩×20%+学习任务完成情况×40%+终结考核×4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应建立符合本课程教学过程要求的能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场所或实训室。

●应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以便为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调试计算机、
单片机仿真开发平台软件、实训电路板等教学硬件环境。

●应为本课程的教学配备具有较强单片机产品开发经验的授课和实训辅导教师,以提供
本课程教学的师资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