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谁的青春不迷茫》观后感

《谁的青春不迷茫》观后感

《谁的青春不迷茫》观后感
昨天带老妹去看《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们迟到了。

电影12:40开始,我们是昨天约好去的,也说早点出发,不要迟到。

好像,我们都习惯性在时间尾巴上争分夺秒,哪怕明知道,有些东西过时不候。

五一和朋友们约好去惠州看海,本还想着有大队伍在,终于有一次不用找攻略,担心迷路了。

放假前一天晚上,他们告诉我临时有变,改下次。

去与不去,这一次我都毫无准备,不喜欢这样的变化。

看来关于方向,永远要自己有地图和规划,不然就随时做好会无应对的准备吧。

后面决定和湛定同学一起去,临时抱佛脚,求助一直在那边工作的初中同学问路线、介绍景点,不巧的是他五一要回老家,他推荐我们去大亚湾、十里银滩,巽寮湾,说最好订个海景房,不过可能订不到了,有点晚。

确实我也没订到。

平时和初中同学联系甚少,同在一个小镇上,甚至有的就在邻村,最远的也不会超过2个小时的车程,工作后,每年或者每隔一年或几年回家一次,关于他们的消息,我都是从别
人口中得知,很多同学,十几年来未曾谋面。

高中时,每个月回家一次,和同学见面的机会少了,那时书信很慢,但我们总能知道彼此的生活轨迹,好像每一次起伏,彼此都有参与共同经历。

到了大学,有了手机、电脑,我们疯狂的活跃在短信、QQ、游戏中,通讯方式在不断升级,联系人名单在不断增多,也有的人就像当年信笺上的文字,随着时光的流逝在慢慢的淡去。

我们的中学就在我们去县城必经的一个路口,但毕业后,我也从未回去过。

如今,我的弟弟妹妹们都从那毕业,读高中、大学了。

互联网让世界变小了,交际变广了,找到一个人更容易了,有些东西过滤起来却也更难了。

在那个尚未流行的年代,终究会有一些故事被落在时光深处的盒子里。

就让他们保持最初的样子,储存在云端里吧。

我们没有去惠州,于是回到了的开头,和老妹去看了电影。

小姨说老妹正在叛逆期,说到了高中就就好了。

在电影院,我们安静的看电影,林天骄父母隐藏离婚发生争吵,他们姐弟一左一右,一个向前一个向后坐在秋千上对话的那一段触动到我心底里。

我右边的小女孩在不停地擦眼泪,左边的老妹认真的看着荧幕,很淡定的样子。

剧终灯亮时,才发现满座的厅里慢慢散场的都是初中、高中生的面孔,我突然有种自己走错了演播厅的感觉。

我们两个最晚进场也最后离席。

老妹说电影小说里的情节不一样。

看着这些学生模样的背影,书里熟悉的场景、地点让我想我的大学时代,岳麓山,湘江,桃子湖,二里半,还有那条听说我们毕业那年被拆掉了的商业文明街,又名堕落街,连着着湖大和师大。

我也有一个洞口的室友,还有一个至今娄底话长沙话塑料普通话不分的下铺。

我把老妹从座位上拉起来,这个站着比我高被大家认为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挽着我的手像个大人,我开玩笑说借你的肩膀我靠靠,她真的就这么做了。

回来的路上我们聊了很多,老妹说再奋斗一个多月就要解放了,说到时带我去看电影、吃好吃的。

我问她打算报哪里的高中,老妹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告诉我她不喜欢按学习成绩来评定人的方式。

我当然能理解,当年我是多么的排斥它却又无可奈何。

老妹问我,姐姐你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吗?她提示我不要按我们所看到的她样子来猜。

我有点惊讶,面试过很多人,都会问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很多人都模糊不清。

我说,是进军娱乐圈吗?她说,当然不是,娱乐圈的水太深了,作家。

她告诉我最喜欢刘同老师的书,她说新书买回来了,等六月考完就可以看了。

我又惊讶了,她描淡写带过很多其它同龄孩子心里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比如梦想,比如即将面临的初中毕业考试,让我佩服。

想起年初她送给我的新年礼物:《皮囊》、《无出路咖啡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