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唯一答案,每题1.5分,共计30分)1、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是(A)A、乔治·史蒂文森B、托马斯·库克C、斯塔特勒D、以上都不对2、关于旅游的季节性,错误的是(C)A、在我国国际旅游接待中还不算特别明显B、在商务旅行者中表现不明显C、一个国家出中旅游市场规模越大,表现越不明显D、自然旅游目的地比人文旅游目的地明显3、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C)A、香港同胞属于国内游客B、凡是在我国境内旅游的外国人都是国际旅游者C、将在亲友家中过夜的来华旅游者排除于国际旅游者之外D、国内一日游游客最少应离开长住地50公里以外4、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游客普遍认为,尽管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由于导游人员服务非常周到,因此仍然很满意。
这反映了游客知觉的( C)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误差效应5、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很难解释旅游动机的是(D)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社交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6、关于旅行社,正确的是(C)A、欧美国家的旅行社可分为包价和散客经销商两类B、我国旅行社可分为一类社、二类社和三类社三类。
C、我国旅行社在代理旅游零售预定业务中,往往向游客收取手续费。
D、国内旅行社可经营长期居住国内的外国人的旅游业务。
7、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中(C)A、以帝王巡游为主B、以官吏宦游为主C、以商务旅行为主D、以士人漫游为主8、下列旅游资源中,哪一项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A)A.阳光B.古战场遗址C.江南园林D.昆明世博会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业三大支柱的是( A)A.旅游景点B.旅游饭店C.旅游交通D.旅行社10、1841年,( C )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A、斯塔特勒B、史蒂文森C、托马斯.库克D、以上都不对11、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游客普遍认为,尽管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由于导游人员服务非常周到,因此仍然很满意。
这反映了游客知觉的( B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误差效应D、从众效应12、来华旅游的外国人中,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费经常居于首位的是(C)A、美国B、韩国C、日本D、俄罗斯13、旅游活动的媒介是(D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 C.旅游宣传 D.旅游业14、微笑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面对面进行服务,体现了旅游服务的(A)A.直接性 B.规范性 C.应变性 D.艺术性15、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其核心内容是(D )A.景点 B.食宿 C.交通 D.服务16、被人们称之为“风景名胜”出口的旅游业,较之其它行业创汇的特殊功能是( A )A.循环销售 B.综合销售。
C.连锁销售 D.集团销售17、按西餐传统习惯,用餐前刀叉摆放应为( D )A.刀叉一并于右 B.刀叉一并于左C.左刀右叉 D.左叉右刀18、世界旅游组织宣布每年的旅游日是( C )A.5月18日 B.7月15日 C.9月27日 D.11月5日19、"罗马定义"将在某国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称为( D )A、短期游览者B、游览者C、过境游览者D、短程游览者20、决定一个人能否定实现旅游的家庭收入水平,主要指其(D)A、消费水平B、经济状况C、可支配收入D、可随意支配收入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21、从旅游的发展历史来看(ABC )A、政治经济发展好的时期旅游活动发展也较好B、有“铁路之父”之称的是乔治·史蒂文森C、产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也扩大了旅游者队伍D、我国三大旅行社中,最早成立的是中国国际旅行社E、我国建国初接待的游客主要是来自前苏联和日本22、关于旅游活动的特点,正确的是(ABCD)A、在我国国际旅游接待中季节性还不算特别明显B、社会旅游主要针对低收入家庭C、季节性对旅游业的发展是不利的D、地理集中性对旅游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但也有负面影响E、一个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越大,居民出游的季节性越强23、在我国的宗教名山中,(ADE)A、五岳是道教名山B、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峨眉山C、普陀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D、传说与韩国一王子有关的是九华山E、峨眉山——乐山大佛是四川的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4、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CE)A、香港同胞属于国内游客B、凡是在我国境内旅游的外国人都是国际旅游者C、将在亲友家中过夜的来华旅游者排除于国际旅游者之外D、国内一日游游客最少应离开长住地50公里以外E、在我校学习的外地学生不在国内游客统计之列25、关于奖励旅游,错误的是(ABE )A、促进了现代旅游的普及B、一般有公司企业的首脑人物作陪C、一般就近选择旅游地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表现好的员工放松身心E、目前我国还不普及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原始社会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性和(求生性)性都说明它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主要有(收入)、(闲暇时间)和(可进入性)。
3、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定向性)、(垄断性)、(易损性)和可创新性的特点。
4、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主要有(供应)、(组织)和(便利)三方面的作用。
5、直接面对游客的一线服务人员,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具体体现在(礼仪)、(准确)和(速度和效率)三方面。
6、我国旅游业的近程市场包括(港澳台)、(日)、(韩)和俄罗斯、东盟、澳大利亚及中东地区。
7、世界旅游组织将全世界旅游市场分为欧洲市场、(亚太)、(中东)、(南亚)、(非洲)和美洲市场。
四、判断题。
(对的划√,错的划×,每题1分,共10分)1、第二次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重要背景(√)2、在封建社会,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
(√)3、经济属性是旅游的根本属性。
(×)4、现实的旅游资源同样需要进行再生性开发,以延长其生命周期(√)5、在我国,铁路是国内旅游最主要的方式。
(√)6、各国政府通过设立官方旅游机构来干预旅游业。
(×)7、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文化产业。
(×)8、包价旅游是我国居民出游的主要方式。
(√)9、经济属性是旅游的根本属性。
(×)10、现实的旅游资源同样需要进行再生性开发,以延长其生命周期。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1、旅游业:旅游业指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旅游市场:广义指旅游供需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的是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3、可持续旅游: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并能造福于后代子孙的一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4、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日的地的活动为基础,所构成的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
六、简答题。
(每题4分,共计12分)1、简述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震、火山、风化等;2分人为原因:战争和政策失误、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
3分2、简述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旅游的本质和社会性质、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0.5分)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0.5分)3)研究旅游业的实质、结构和组织,正确认识旅游业和其它行业的关系,旅游业内部的结构及各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0.5分)4)研究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效果。
(0.5分)5)阐明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政策的重要意义及国家旅游管理和旅游政策的决策过程,揭示国家旅游政策形成的各种社会因素和科学依据。
(0.5分)3、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哪些方面?1)开发都实力和资格1.5分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1.5分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1.5分4)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1.5分七、论述题:本题满分6分。
1.试论饭店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及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作用1)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食宿、娱乐和服务的基地;(2分)2)饭店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2分)3)饭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能力的重要标志;(3分)4)饭店是就业机会的重要提供者。
(2分)(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1)饭店设备设施更加大众化,对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2分)2)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房价有相对降低的趋势。
(2分)3)饭店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并向社会开放,成为当地社会活动的中心。
(2分)4)饭店建设更加注重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3分)5)集团联号经营。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