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第三章 填充改性

03第三章 填充改性


若以力线密度形象地表示材料各 处应力强度的分布,力线密度越 大的位置的应力强度也越大,通 过填料的力要比通过塑料的力多, 因此填料的位置上应力集中。 填料的模量较大,因此填料的两 极应力集中。
(在橡胶增韧改性中,在橡胶球的赤道面上应力集中。)
F f
F
总的结果:σ=E·ε=σp+σf =Ep·εp· p+Ef·εf· f V V ∵εp=εf=ε ∴E=Ep· p+Ef· f V V
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1、ε
b
在有粘合的情况下(存在界面键):
εb(填)/εb(未)=1-(V2
)1/2
ε(填) b ε(未) b
从上式和上图可以看出,粘合对断裂伸长率 不利,断开时,在有粘合的情况下,不是界 面断开,而是在塑料的基体处脱开,这样形 成的空穴大,应力集中严重、断裂加快。
2、σ
b
表面物理化学特性:
**表面张力-
高能表面(表面张力大于100dyn· s/cm) 低能表面(表面张力小于100dyn· s/cm) **表面与聚合物成键能力-共价键、极性吸附。 考察填料微粒形状的二个基准是:
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
比表面积:表面积/重量(m2/g)
粒度:过筛:目数――孔数/in2。 如40~60目的填料,表明是可通过40目筛而不通 过60目的填料。 粒度分布:各个不同筛间的分布。 如上述40~60目的填料的粒度分布可以有多种分 布形式。
金属粉末 其他无机物
铜粉、青铜粉、铝、锌、铅、钢粉、不锈钢粉等 石膏(CaSO4)、BaSO4、 BaSO3、MoS2、 SiC、石墨等
B、工业废渣
红 泥(铝冶炼厂副产物) 硼 泥(硼砂Na3BO3副产物) 白 泥(造纸厂副产物) 粉煤灰(发电厂副产物)
碳黑-白碳黑(胶体SiO2) -碳黑 人工合成玻璃微珠
C、 碳黑:耐老化、电性能。 D、 Al(OH)3、Mg(OH)3-阻 燃性 E、 木粉、纸浆 F、 玻璃微球(珠)
二、聚合物用填料特性
填料特性包括填料的几何特征和表面物理化学特性。
球形填料
几何特征 异形填料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晶体(单晶、多晶)、 无定形(多孔、棒状、 板[片]状) 晶体与无定形混杂
在有粘合时,普遍好于未粘合。当粘合达一定 程度时,有可能比未填充时断裂强度高(有 过这样的例子)。 无界面键时 σ α b(填)=0.83P· ·2+Ktσ 1(1-V2) V
P :填料表面的静压力 α :填料表面的摩擦系数 由此式可推测:填料被树脂包得越紧,越不光滑,量越多时, σ b越大。 有界面键时,σ K b(填)=(σ a+0.83τ 1)V2+σ a·t (1-V2) σ a:界面键的强度;τ 1:基体的剪切强度。 所以,界面键越强(大),σ b越大
3.2 微粒填充塑料的形态与形成 过程 一、填充材料的分类及性质
1) 填料:通常把与塑料基体间界面相互作用小,力 学性能改进效果小的添加材料称为填充材料(简称填 料)或填充剂。 填料一般没有补强的效果,只起增量剂的作用。 2)填充材料的分类
填充材料可分为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两大类。
(1)无机填充材料包括
较重要的填充材料有以下几种:
A、 CaCO3
a.天然矿物经机械粉碎而成,粒径2~10μm,比 表面积2~7m2/g;
b.沉降型(合成),可达0.1μm,比表面积25~ 80m2/g。 价廉,色白,用途最广。
B、 硅酸盐类
滑石:片状,对设备磨损小,易加工;刚性好,尺 寸稳定性好,耐高温蠕变性好。 石棉、云母-电绝缘性、热绝缘性; 硅灰石、煅烧陶土。
此时,填料与塑料界面未脱开。
在外力作用下, 塑料的形变为ε p
填料的形变为ε
f
P:Plastics 塑料基体; f:filler 填料 此时,ε p=ε
f
F P
由于Ef>>Ep
所以,在普弹形变中, ε f·f>ε p· E Ep
f F
即,σ f>σ p。也就是说,填料上所受的应力 要比塑料上所受的应力大。
填料的表面能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其微粒的聚集趋 向越明显。
三、填充塑料形态的形成
混合过程如下:
(1)填料为微粒状,但由于表面张力大, 故以聚集状态存在。 (2)由于填料表面张力大,有的还存在 界面键,因此熔融的树脂和填料混合时, 树脂会包在填料的表面。
三种状态:
A――理想状态; B――填料的聚集体; C――附聚:吸附树脂,并聚集起来。 A形态:当填料之间结合力较小,而填料与树脂 结合比较好,同时填料量较少时易形成; B形态:填料量较大,或填料间结合力较大,与 树脂的亲和力较小的情况下易形成(填料堆 砌坚固)。 C形态:填料量多时,易形成该种状态。
何谓粘附良好?
指在小形变情况下,界面不脱开,即界面能较大。 表明填料表面被浸润,填料在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气体。 对此进行分析: 前提条件是: 1、填充量在中等以下; 2、假定填料形状为球状(近似把填料看成分散的球)。 可用下式表示: G、G1:分别为填充后、填充前 材料的剪切模量; ν1 :基体的泊松比(高物中讲 过) V2、V1:填料、基体的体积分数
G/G1=1+
15(1-ν 1) V2 (8-10ν1) V1
--对于橡胶改性情况如何?
如果球为气泡或橡胶球:
1/G =1/G1 [1+ 15(1-ν 1) V2
(7-5ν1) V1 ]
该公式对典型的闭孔 泡沫塑料也适用
上式是假定填料为球状,但实际上真正的球形的填料极少。对 于非球形的填充体系情况又如何? 这里有一个关于填充材料 模量的有名的法则: Nielsen(尼尔森)法则, 是一个普适法则。 1+AB V2 1-BΨ V2 其中:M、M1 分别为填充后材料、 基体材料的任一模量;
A=KE-1
M/M1=
KE:爱因斯坦系数,有的书写作 “固有粘度”,与粘附情况有关。 该公式对任何一种形状的填料都适
M2
1
M1
B=
M2
A
M1
Ψ (普赛):对比浓度
ψ=1+
(1-Φ m)V 2

2 m
Φ m:最大堆砌系数,填料的真体积与填料的表观体积之 比(≲1)。 Φ m越小,Ψ 越大。
不同形状的填料的最大堆砌系数Φ m:
颗粒类型 填充形式 Φm

无规密堆积
0.637
立方体
无规
0.70
棒状
L/D=4
0.625
L/D=70
0.13
聚集球
任意
2.5/Φa
Φ
a

聚集球的实际体积 聚集球的实际体积+吸附的树脂体积定量计算,但可依据此式予以定性研究。
影响模量的因素如下: 1、填料填充量一定时,填料的粒子直径越小(越细), 材料的模量越高。 直径越小,Φm越大,Ψ越小。 2、填料平均粒径相同时,填料粒度分布越宽,则使Φm 增大,材料模量变低。[Φm≤1,Φm 越大Ψ越小,1- BΨV2越大,M/M1越小。] 例如,砂子的堆砌,大砂子与小砂子:小砂子加入大砂 子组成的孔隙中,堆砌系数增高。 3、填充表面积越大,材料模量越高。 4、使用偶联剂等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使模量增高。 5、填料量增大时,材料的模量增高。 但随模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大填充量时模量又 会变小。
一般情况下,加入填料后,塑料的断裂伸长率εb降低。
因此,填充时应考虑从如下方面来改善之:
1、提高填料与树脂之间的亲和力,可提高断裂伸长率εb和断 裂强度σb;最好有界面键,且界面键强度高。
2、填料的形状和形态
填料表面多孔可使断裂伸长率εb提高,表面光滑不利于εb 的提高,尖角会使εb降低(因为尖角会造成应力集中过大)。
填充改性的例子如下: 软PVC填充CaCO3
V2(CaCO3) (%) σb(kg/cm2) εb(%) 0 1.986 365 5 1.954 380 10 2.081 335 25 1.989 375 50 1.743 320
CaCO3较少(0~5%)时,σ b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而ε 提高,即有一定的增韧作用。 CaCO3填充量在10~25%时,σ b较高,ε b也较高。
3、填料的干燥 本科生提前介入科研 填料具有较高的面自由能,表面吸水:水汽降低界面能。
另外,填料加热分解也对材料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分解产生气 体:对界面不利,从而使εb、σb下降。 因此,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填料应是稳定的。
加入填料后,使拉伸强度提高的例子很少,绝大多数是使强度 下降。
3.4 微粒填充高分子材料的应力- 应变特性 一、粘附良好情况下的材料模量
40~60目 占60% 60~80目 占20
用粒度分布仪测定。
80~100目 占19%
>100目 占1%
物化特征: 表面物理、化学性能
填料与塑料表面粘附能力。 有时表面具有成键能力会形成共价键,但一般情 况下为范德化力(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极 性吸附。 可用广义的酸碱理论(路易斯)来分类进行 估计。 如 PVC――酸性树脂 CaCO3――碱性填料 产生酸碱性吸附结合力。
共价键形成: 如玻璃纤维经偶联剂处理后, 有可能形成共价键结合。
比 表 面 积 : 单 位 重 量 填 料 表 面 积 的 大 小 。 m2/kg、 m2/g,常用氮吸附法测定。
表面形态和物化特性决定了填 料的性质,有人将二者总结在 一起,用“吸油值(oil absorption)”来考察填料的特 性. 如不同温度下的吸油值; 不同压力下的吸油值。
C、人工制备
(2)有机填充材料
纤维素:木粉、木屑、软木、棉花、谷粉、 纸浆、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 塑 料:塑料粉末、中空塑料球。 以状态来分类: 圆球状、片状、粒状(填料大多以这三种形态存在);
柱状、纤维状(常为增强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