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与经济感想
学了现代生命科学与经济这门课之后,总体而言收获还是非常大的。
这门课让我对生命科学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心里,它也不是以前那么高大神秘了。
听了一学期的课,老师讲了不同的知识,但是我对遗传和转基因技术这两方面印象比较深刻,同时又比较感兴趣。
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
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的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
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
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即多个基因的集合,其内部表现(即基因型)是某种基因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形状的外部表现,如黑头发的特征是由染色体中控制这一特征的某种基因组合决定的。
因此,在一开始需要实现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
由于仿照基因编码的工作很复杂,我们往往进行简化,如二进制编码,初代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选择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变异,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
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
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
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并呈现以下发展态势:一是品种培育速度加快。
随着生命科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研究日新月异,研究手段、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因克隆技术突飞猛进,一些新基因、新性状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品种培育呈代际特征,全球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已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第一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第二代产品,以及工业、医药和生物反应器等第三代产品转变,多基因聚合的复合性状正成为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点。
二是产业化应用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
以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2550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20亿亩,14年间增长了79倍。
三是生态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996至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累计收益高达440亿美元,累计减少杀虫剂使用35.9万吨。
2008年,全球转基因产品市场价值达到75亿美元。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华恢1号”、“Bt汕优63”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BVLA430101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
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
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
放安全证书。
但是,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消息引来了各种担忧,也引起了部分网民的强烈反对。
随着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转基因的诸多争议。
如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论有很多,而其中引起我关注的就是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对转基因技术的批判。
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是反对转基因的代表作之一。
甚至有反对派把支持转基因者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
来自于支持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声音在科技原理、监控和意识形态范畴尚存在巨大纷争。
教课的两位老师的授课方式我很喜欢。
老师深入浅出的将生命科学前沿和历史穿插,令非生物专业的我们都能够窥探出生命科学的由来和未来的走向。
尤其是从显微镜的演变史,谈及出生命科学的发展史。
您极力向我们灌输科研的学问——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
可是,科学素质的培养实在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您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一抒己见。
未来从事科学研究是更具挑战性的。
因为个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根基,而且需要更宽阔的视野。
如果视野狭隘,就很难跟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人沟通,更谈不上统领跨专业的研究队伍。
您在讲课时,多次要求我们独立思考,遇到难题时,不要放弃,多在纸上画一画,将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或许就可以找到答案。
学习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历史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掌握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解开人们一直关注、观察、研究的奇妙生命现象。
生命科是一门博大精深而又复杂烦琐的学科, 从对生命科学的学科分类就可以见得, 但它学习过程却非常有趣, 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是多么的贴近!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一模一样的东西, 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 但我上完生命科学导论之后才知道原来背后都并不是如此简单的。
它给我很多很的启发, 而它的启发并不只是生命科学上, 还有就是医学上、科技上、农业上等, 正如老师所说的, “科学间高度构通和交叉"。
这个学科勾起了我中学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常识, 把我的所学的零碎的都用上, 使我的思路更清晰, 知识的条理文路更整齐, 是我中学及高中六年的概括的精髓。
生命科学是未来国家和个人关注的学科,是21世纪的主流学科,是和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
无论是否是生物专业的学生,都应有所了解。
从一开始学习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历史这门课,我就感触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人员的素质是我思考的两个方面。
这就是我学习现代生命科学与经济这门课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