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 第一章


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将经济学划
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 实证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
行的,它力求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而 不讨论它的结果的可取性和不可取性。任何有 关实证经济学的争论可以通过观察事实来解决。 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 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2.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在经济上,边际量是指生产、交换、分配
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后增加量,研究这
个增量的性质和作用,构成了边际分析的基
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或增量分析,
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 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简史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新古典经济学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第一节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简史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出发点——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定义 三、研究的基本问题 四、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
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 有物品和劳务,它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 欲望而言的。
况,即各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
引起变量发生变动的压力和力量时的状态。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假定人口、资本存量、技术和知识水平、 消费者偏好和生产规模均保持不变,研究经 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力图说明什么是经济变 量的均衡状态以及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 条件。它研究的是经济生活的一个横断面, 分析的是围绕着均衡点的上下波动,而不考 虑时间因素的影响。
(2)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有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把时间因素导入分析中。
第二,注意过程分析。
(3)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主要考察新的均衡状态与旧的均衡状态 之间的关系,将变化后形成的均衡状态与旧 的均衡状态加以比较,研究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 它不研究变动过程本身,即由旧的均衡 向新的均衡变动的过程。
3.边际分析
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
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
问题。
四、西方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论体系
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西方经 济学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 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 为。它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
一、“经济人”模式
● ● ●
个体本位主义 自利原则 理性原则
个人是经济生活中 最基本的因素,他 对自己所要达到的 目的具有明确的认 西方经济学认为, 识,对于经济生活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 中的任何变动,都 经济生活中的人是 能作出独立的选择。 理性原则说的是, 出于利己的动机去 一个追求自利的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 在做经济决策时, 总是力图以最小的 代价获得最大的利 益。
提出行为标准,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样标准
的理论和政策。它的任务是如何按照人们意
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
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的意图改
善经济运行状况。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1.均衡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 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以致这一体系 内不存在变动要求的状态。这种均衡状态是 一种所有重要经济变量都保持稳定不变的状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
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两国一大批优 秀的思想家、哲学家、医生和商人(如威廉· 配 第、约翰· 洛克、大卫· 休谟、弗朗斯瓦 · 魁奈等 人)开始有目的地探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规律,试图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他们的理 论发现和观点被汇集到亚当· 斯密的著作中,形 成第一个完整、系统的经济理论体系,再经过 大卫· 李嘉图的加工和改造,最终完成了具有古 典意义的政治经济学。
二、理论模型
一个理论模型是由 一个理论模型包括以下的内容: 若干个借以推出结 论或预测的假设构 ● 变量(Variables) 成的,它被用来说 明观察的现象,并 ● 假设(Assumption) 对事物未来发展趋 ● 假说(Hypothesis) 势进行预测。 ● 预测(Prediction)
三、价值中立原则
三、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由稀缺性而引起的第一个基本问题
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 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 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 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
于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
2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
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 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的是经 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诸如国民
收入、就业、总产量、经济增长、周期波
动、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政府的财政、
货币、收入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等等。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人”模式 二、理论模型 三、价值中立原则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人们面对涉 ●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及切身经济 利益的经济 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 问题时,往 直接发生关系,称之为价 ●价值判断 往会做出好 值判断。 坏或应该与 ●“价值中立”(Value Free)原则否的判断。 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 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 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
二、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强调人们面临的稀缺性和选
择问题,强调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寻找满足
其物质需要与欲望的方法的科学,是研究如何
利用稀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需要的科
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
间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
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 来使用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 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 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之所以在“经济”之前加上“政治”,是 表达这样的意思:现在的经济学已经与个人 的发财致富无关了,因为它讨论的是与整个 国家有关的富裕问题。 斯密为政治经济学规定了两项任务:第一, 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 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总之,政治经济 学的大目标在于富国裕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