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图基本知识
Co Bo c
H
作图步骤
1、过s点做垂线,在视平线HL 上求得主点s'。 2、AB在画面上,则透视即其本 身。 3、画出AD、BC的全长透视。 4、用视线法求C点透视。 5、过透视点C做AB透视的平行 线 。
X
Ao d
O
X
a
cx b
O
H
s
6.2 两组平行边都与画面相交。
H
F1 Co Do Bo Ao c
★ 画面(V) ★ 基面(H) ★ 基线(OX)
三、有关透视投影的名词术语
★ 视点(S)
★ 站点(s) ★ 主点(s′)
主点 视点
★ 主视线(S s′)
★ 视平线(hh) ★ 视平面
站点
★ 视高(H)
★ 视距(D) ★ 透视图
(1)视点: 人眼所在的位臵; (2)站点(停点、立点):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 (3)主点(视心、心点):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 (4)画面:作图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 于绘者的脸,垂直于中视线;
( 10 ) 水 平 视 心 : 过视点位臵的垂直 线与地平线相交的 点。 水平视心在仰视或 俯视的时候出现。 由视点至水平视心 的视线与中视线的 夹角为仰视或俯视 角;
(12)视距: 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视点到主 点的垂直距离; (13)视线: 视点和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14)视角: 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 (15)视域: 从视点看出去的60度空间范围,此 范围的视域称为正常视域; (16)视向: 作图时所看得方向,分为平视、仰 视、俯视三种; (17)基面: 物体所在平面,也就是停点所在平 面; (18)基线: 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一、透视图的形成
有了光我们才得以看到自然界中的一切。 这个过程就是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并通过眼球内 水晶体把光线反射到我们眼内视网膜上而形成图像。 我们把光线在眼球水晶体的折射焦点叫做视点,视 网膜上所呈现的图像称为画面。只是人脑通过自身 的机能处理将倒过来的图像转换成正立图像。
F2
F1 S
F H
F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
2.3 三点透视(斜透视)
长、宽、高三个方向
F
F
与画面均不平行时,
所作的透视图有三个
F E
灭点,称为三点透视 (斜透视) 。
e
G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
在这三种透视图中,两点透视应用最多,三点
透视因作图复杂,很少采用。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5)画幅:在60°视角的视圈范围内选取的一块作 图面积; (6)中视线(中心视线):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 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 (7)视垂线(中心线):过视心所作的视平线的垂 线; (8)视平面: 视平线所在的水平线,即人眼高度 所在的水平面; (9)视平线: 视平面和画面的交线; 地平线: 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11)视高 : 视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视点到站 点的垂直距离;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画面 V
H s'
四、点的透视
4.1 基面上点的透视:点的视线和画面的交点。
s'
H
Ao
a' O
A0 A ax a'
S X
a
s
aX
X
4.2 画面上点的透视:为点本身。
s
基面 H
4.3 空间点的透视
V
A2
H X s'
a2'
H
A1
a1'
a
O
X
aX
O
s
H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五、直线的透视
(22)迹点: 平面图中直线延长引至基线的交点;
(23)天点: 在视平线以上的灭点; (24)地点: 在视平线以下的灭点;
(25)余点: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心 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26)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 高度的尺寸线;
(27)原线: 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 方向,无消失点; (28)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 失;
★一组平行线有共同的灭点。
0
0
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透视——灭点在视平线上。
B A
H
全长透 视
Bo Ao b
F
X
求作水平线灭点: 1.在基面内求作直线的水平投影; 2.在画面内求作灭点。
X
f
a
bx
s
与画面垂直直线透视——灭点为主点s'。
直线与画面平行时,无灭点,透视与直线自身平行。
o
o
两条互相平行的画面相交线
5.1 直线的灭点与全长透视 画面后直线上 任意一点的透 视,均在直线的 全长透视上。
b
s
V
F
M
S
a
H
与画面平行的 直线没有灭点。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5.2 画面相交线的透视特性 ★ 有迹点(N)和灭点(M); ★ 透视线必过直线的迹点和灭点;
★ 点分割线段之比,经透视后不再保持原来的比值;
AC AC 0 0 C B CB
透视图的形成
透视图即透视投影,在物体与观者之间,假 想有一透明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视线,与 此平面相交之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 视图。
透视投影过程
透视图特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透视图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二、透视图的分类
当视点、画面和物体的相对位臵不同时,物 体的透视形象将呈现不同的形状,从而产生了各 种形式的透视图。 这些形式不同的透视图,他们的使用情况以 及所采用的作图方法都不尽相同。 习惯上,可按透视图上灭点的多少来分类和 命名,也可根据画面、视点和形体之间的空间关 系来分类和命名。 不管怎么样分类和命名,透视图都分为三类: 即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如果我们在眼前假定一个平面或放臵一透明 平面,以此来截获物体反射到眼球内的光线,就 会得到与实物一致的图像,这个假定平面,也就 是我们平时的画面。 实际上这就是照相机、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我们在中学学习物理时,其光学原理就是这样, 只是把眼球水晶体换成了凸透镜而已。
把不同距离的物体反射到人眼睛的光线,通 过假定画面来截获,然后将所有截获的交点,依 样连接起来,这样就完成了透视图。
(14)视角: 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
(16)视向: 作图时所看得方向,分为平视、仰 视、俯视三种;
(16)视向: 作图时所看得方向,分为平视、仰 视、俯视三种;
(19)灭点(消失点、消点):不平行于画面的直 线在无限远的投影点;
(20)量点(测点):以灭点为圆心,灭点到视点 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 (21)距点:在视平线上视心左右两边的点,距点 到主点的长度等于视距;
2.1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立方体的主要立面 (长度和高度方向) 与画面平行,宽度 方向的直线垂直于 画面所作的透视图 只有一个灭点,称 为一点透视(平行 透视)。
s'
S
s'
H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
2.2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立方体的主要表 面与画面倾斜, 但其上的铅垂线 与画面平行,所 作的透视图有两 个灭点,称为两 点透视(成角透 视)。
第一节
V
透视图基本知识
分析: 对边平行,分别 具有共同的透视 特点。
D Do A B Co C
六、地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6.1 一条边在画面上的长方形。
s'
AB、CD平行于画
面其透视与自身 平行。 AD、BC垂直于画 面其透视灭点在 主点s'上。
H
s
根据正投影图绘制透视图。
H V
Do
s':在三面投影体系中,观察者与 投影面由前向后关系的面,简称正面; (30)侧投影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观察者与 投影面由左向右关系的面,简称侧面; (31)水平投影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观察者 与投影面由上向下关系的面,简称水平面;
基透视:空间几何元素或形体的水平投影(即平面 图)的透视。
《家具制图》
第一章
透视图基本画法
第一章
透视图基本画法
透视图基本知识 视线迹点法 量点法 圆和圆柱的透视图画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活中的透视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一、透视图的形成 二、透视图的分类 三、有关透视投影的名词术语 四、点的透视 五、直线的透视 六、地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七、平面立体的透视
5.3 画面平行线的透视特性
★ 在画面没有迹点和灭点。 ★ 透视与其本身平行,次透视平行于基线。 ★ 点分线段之比,等于点的透视分线段的透视之比。
A0C 0 AC 0 0 C B CB
★ 一组画面平行线,其透视和次透视也平行。
透视与其本身平行;点分线段之比,等于点的透视分 线段的透视之比。
一组画面平行线,其透视和次透视也平行。
X
f1
O
s
6.3 基面内多边形透视
X
a
f1
f2
O
H
F1 s
F2
H
X
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