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初一初二古文翻译练习及内容默写

新初一初二古文翻译练习及内容默写

(2018初三复习)初一初二古文词语解释和重点内容默写练习(初一上):一、《刻舟求剑》词语词释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4、”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人曰:“何不试之.( ).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楚人有涉江者》词语解释(通假要写明通哪个词):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遽.()契.(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 )此,不亦惑.( )乎?三、回答问题:请写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幼时记趣》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本义:比喻:)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故.()时有物外之.()趣。

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8、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9、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0、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1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1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1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1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1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6、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17、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重点问题回答1、文中描写了哪三件趣事:-------------------------------------------------------------------2、作者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3、文章表现了怎样的童真童趣?------------------------------------------------------------------4、写出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三峡》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通假要写明通哪个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7、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1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重点问题回答:1、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景物、、,表现了三峡的风光2写三峡春冬景色,描写结合,画面,气氛。

3“良多趣味”的抒情方式,表达之情。

4“每至晴初霜旦,…泪沾裳”,气氛,和上文形成鲜明的, 表现渔民的生活,表现对他们的。

5分析“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写法及作用?(初一下)★《赵普》重点词解释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2、太祖常劝以()读书。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5、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6、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7、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8、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9、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0、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课文重点内容1、课文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

表现了一个中心:---------------------------------------。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结合课文解释)① 赵普专心致志读②写太祖之怒:③写赵普沉着镇定:3、表现了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4、成语:、《黄鹤楼》重点词解释1、“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2、上倚河汉,下临()江流;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黄鹤楼》课文重点内容1、本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特点,描述了登临的所见所感,突出了这座钟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和----------------------的思想感情。

2、本文以“仙”字贯穿全文,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有何用意?3本文用了哪几种修辞:--------------------------------------------------------------《于园》重点词解释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3、上()植果子松数()棵,4、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5、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6\\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 )幽阴深邃奇。

7\\再后一水阁,长如( )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8\\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 )碧窈。

9\瓜洲诸园亭,俱以( )假山显( ) ,至于( )园可无憾( )矣。

《于园》重点内容1、第二段采用总分的写法:总句是------------,-------------。

分写了哪三奇:----------,-----------,----------。

2、本文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和其建筑的(幽远的意境),抒写了作者的(自然之趣),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

3\说明方法是、、。

★《黔之驴》重点词解释1、船()载以()入2、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4、蔽()林间窥之5、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6、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7、以为()且()噬己也8、甚恐。

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

9、益()习()其声,10、稍近()益()狎11,荡倚冲冒(),驴不胜( )怒,12、蹄()之。

虎因()喜,计之( )曰:“技止()此耳13、”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 )去( )。

★《黔之驴》重点内容1、全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塑造了两个鲜明而又典型的形象。

2、文章通过-------、-----、------(描写方法)描写老虎的形象。

(要能结合文中句子分析)老虎的形象:-----------------------------------------------3、驴的形象:---------------------------------------------------------。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5、成语:------------、--------------、---------------。

★《晏子使楚》(八上)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子是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的?a\ :(简要分析)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简要分析此句的反驳特点)2、晏子形象(多角度概括)3、楚王的形象:《人琴俱亡》-----刘义庆王子猷、子敬俱( )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不调”写出了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王子猷的去悼念弟弟的一系例奇特行为的?★《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着意渲染了-----------、----------------、-----------------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的---------------的心情。

2“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不动”这几句明写鱼,暗写水,用了--------写法,表现了----------------------。

和接下去的句子:“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形成--------结合,此句又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作者借景抒情,内心的感受也比较复杂,一方面是-------,一方面-----------。

4、(比较)范仲淹等古仁人们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八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