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筑特点赏析
瓦顶闪闪发光;屋檐下青绿色调的各种装饰彩画绚丽多姿;一排排红
色的立柱和雕刻细致的红色镶金镂空门窗组成了宫殿的屋身部分;重
要殿宇坐落在白色的汉白玉台基上,台下则是深灰色的砖铺地面。事
实证明,紫禁城的建筑师具有高超的色彩组合艺术。通过综合运用这
些红与绿、黄与蓝、白与灰(黑)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紫禁城宫殿显
• 五、装饰艺术丰富多彩
•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
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
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
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
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
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
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
不仅如此,故宫中轴线的南北延长线又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它
南起永定门,北达钟鼓楼,全长近8公里。这样长的城市中轴线在世
界上也是罕见的,它把北京的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贯通了起来,
使紫禁城位于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从而有力地凸显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威严。另外,城内其他的主要建筑也是通过这条中轴线结合在一起的,
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
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
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
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
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
政府和宫廷档案。
•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 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二、故宫建筑群体布局特点: •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
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 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 不同。 •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 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 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 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 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 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 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 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装饰色彩。
• 故宫建筑设计外观图
•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
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
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
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 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
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 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 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 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 (1)大与小的对比: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 安置了两间火柴盒子似的小屋,这小屋除了它特有用处外, 在艺术上起到对天安门的烘云托月作用。
• (2)高与低的对比:为烘托太和殿的崇高,周围采用了 低矮连续的回廊。
内金水河,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起到了排水和防火的作用;
太和殿两侧以及乾清门前的鎏金大铜缸,外表富丽精致,
除了消防灭火的作用以外,还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
•
此外,作为木结构的建筑,故宫里的柱子、门窗大多
被涂成了红色,屋檐下用于支撑屋顶的木骨架也被绘上了
各式青绿色的彩画,这样做相当于为木材上了一层保护层,
在防潮、防蛀的同时,这些绚丽的油彩又成为故宫特有的
因此,内廷布局相对紧凑,宫殿的规模、装饰也相对低一些。前三殿
占据了故宫最重要的空间,而代表皇帝权威的太和殿又是三大殿中规
模最大、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
•
总之,这种整体和谐统一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正是故宫建筑精
华的集中体现。
• 四、建筑色彩华丽鲜明
•
走进故宫,映入眼帘的是,碧蓝的天空下一大片金黄色的琉璃
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 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 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
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
屏障。
•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
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
•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
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
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
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
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
故宫建筑特点赏析
• 世界五大宫殿,是指中国故宫、法国的凡 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 姆林宫和美国的白宫。
• 其中值得骄傲的是:故宫位居五大宫殿之首!
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 一、北京故宫简介:
•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 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 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 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 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
• 故宫建筑设计外观图
• 走在紫禁城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随处可见大片 黄色的琉璃瓦“海洋”,而绝大多数殿宇的门窗、立柱以 及高大的宫墙都用了红色,看起来喜庆、祥和,这也是紫 禁城在建筑色彩上的另一个特点,就像教材上说:红色和 黄色是紫禁城的主色调。那么,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
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
紫禁城不仅在整体上气魄宏大,而且在细部处理上
也很精致。这里的许多建筑构件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
从而形成了故宫特有的丰富多彩、功能实用、美轮美奂的
建筑装饰特点。这样的例子在故宫里俯拾即是,以下仅举
几例说明。紫禁城屋顶最高峰的两端和屋檐的四角,都有
形态各异、制作精巧的各种吻兽等装饰物,既美观又实用,
•
故宫的建筑也是这样,整个建筑群由上百个大小不等的庭院、
九千多个房间组成,规模庞大却能在布局上井然有序、杂而不乱,这
主要得益于在建筑手法上突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重要
建筑都严格对称地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它们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
权威。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分布着其他次要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
大、豪华,与两侧相对低矮、简陋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凸
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
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
宫博物院。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1949
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
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
术博物院。并在西华门内成立第一档案馆,专门从事整理
• (6)方与圆、曲与直对比:如天安门、端门门洞是 圆形,午门的门洞是方形。又如笔直的中轴线与弧形 的金水桥形成曲与直的对比。
• (7)动与静的对比:建筑本身是静止的,但由于空 间与形体的变化却呈现出流动的节奏感,有序曲、有 高潮、有尾声。正阳门是序曲、太和殿是高潮、景山 是尾声。
•
• 三、建筑在和谐中富于变化
对应“火”元素,而火象征着繁荣、兴旺。由此可见统治
者的心思是如此慎密!
•
如果说,西方古建筑多为石料建成,讲究单体的独
特性。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群体的集合,并且
这种群体的布局严格遵循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秩序,体现
等级制度。
• 宫殿建筑是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之一,是 帝王权威与统治的象征,所以,历代王朝都不惜耗费巨大 的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 营建它。可以说,宫殿建筑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技术和艺 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明清故宫继承了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 传统经验,同时又作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创新与改变,它的 建筑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 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 能。
得金碧辉煌而又雍容华贵,色彩浓重而又端庄和谐。由于当时的北京
民居建筑只能使用普通的灰瓦,登上景山,遥望南、北两个方向,就
会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象:向南遥望,重重叠叠的屋顶汇一大片金
黄色的琉璃瓦的海洋;向北遥望,则是广大的北京民居建筑的灰色瓦
顶。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无意巧合,在蓝天白云和广大北京城灰色调 背景的衬托下,这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愈发显得耀眼夺目。
• 故宫,既博大、壮丽,又细腻入微,它是美的集合,艺 术的结晶。产生它的时代虽已一去不复返,造就它的建筑 匠师们虽也已成过客,但故宫的美和建筑艺术成就却是永 存的、不朽的。
土五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土”居中央,可以控制四方,
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土的代表颜色是黄色,所以,在古人
心目中,黄色象征着尊贵,在古代,这种明黄色是为皇帝
专用,其他人如果擅自用了这种颜色,就被认为图谋不轨,
会招来杀身之祸。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红色一向就是吉
祥、喜庆、美满、幸福的象征。按照“五行”理论,红色
•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
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