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时间:40分钟.卷面:100分)姓名:班级:一.快乐选择(每题2分.共40分.答案填在答题卡里。

)1 2 3 4 5 6 7 8 9 10C B A B B B A B C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A B B C A C C A1.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是因为( C )A.内胆是双层的.并且两层之间是不传热的真空状态B.内胆是用玻璃这种不良导体做的C.以上两项都对2.乒乓球凹进去后.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这其中热胀性质较明显的是( B )A.液体B.气体C. 固体3.两只完全一样的烧杯都装了200毫升的水.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却发现左边的一杯往上翘。

以下推测较合理的是( A ) A. 左边一杯是热清水.右边是凉清水B.左边一杯是浓盐水.右边是清水C.左边一杯是凉清水.右边是热清水4.冬天.用玻璃杯冲开水.很容易使玻璃杯爆裂.是因为( B )A.玻璃杯质量差.容易裂开B.玻璃杯在低温时处在收缩状态.突然受热.马上裂开C.开水冲在玻璃杯的外壁上.使玻璃杯爆裂5.点燃一张纸扔进瓶子里.燃完后.马上用橡皮膜扎紧瓶口.过一会儿.橡皮膜会( B )A.凸出来B.凹进去C.不变6.在瓶子里装上醋.不盖瓶盖.放在火炉旁。

当醋受热后.液面会( B )A.下降B.上升C.不变7.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是( A ) A.热辐射 B.对流 C.热传导8.金属与水的不同之处在于( B )A.金属有重量.而水没有B.金属有形状.而水没有C.金属有压力.而水没有9.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 C ) A.河水结冰 B.沸水外溢 C. 水管破裂10.给空烧瓶安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中滴几滴红墨水.当用手捂住烧瓶时.管中的红墨水滴( A ) A.向外移动 B.向内移动 C.停止不动11.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C )A.内胆是双层的B.内胆是用玻璃这种不良导C.双层内胆的内外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12.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1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子焊接和锻压专家。

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这样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

其原因是( B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C.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13.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A )A.热水瓶的玻璃瓶胆B.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C.电熨斗的金属外壁D.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14.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B )A.重量B.温度C.材料D.体积15.常温下.将盛有相同体积水的烧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产生如下现象.关于实验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B )A.烧瓶中的水使烧杯中的热水体积缩小B.烧杯中的热水使烧瓶中的水体积缩小C.烧瓶中的水使烧杯中的冷水体积增大D.烧杯中的热水使烧瓶中的水体积增大16.夏天.老师让小明用尺子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小明选了一把不锈钢尺.测得科学课本长27.5厘米.则科学课本的实际长度(C) A.等于27.5厘米 B.小于27.5厘米 C.大于27.5厘米 D.无法判断17.李红在家配制100毫升10%的食盐水溶液。

通计计算.需要水90毫升.食盐10克。

因自来水厂停电.于是她从保温瓶里倒出90毫升的热水.进行配制。

结果制得的食盐水浓度( A )A.大于10%B.小于10%C.等于10%D.无法判断18.冬天.橱柜里放着一个不锈钢杯和一个纸杯.小明两手分别各拿一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不锈钢杯温度低B.纸杯温度低C.两杯温度一样D.无法判断19.水在4℃时的情况是( C )A.重量变轻.体积最大B.重量变大.体积最小C.重量不变.体积最小D.重量不变.体积最大20.小明先把自已左手放入冷水中.把右手放入热水中;然后把两只手同时放到温水中.则小明两只手的感觉分别是( A ) A.左手热.右手冷 B.左手冷.右手热 C.两只手感一样D.无法判断二.轻松判断(每题1分.共10分)1.煮稀饭时.水会大量的溢出来.这是最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

(√)2.在钢条受热膨胀的实验中.钢条受热后会推倒一端的阻挡物。

(√)3.冬天在室外手持铁棒比拿木棒感觉更冷.这是因为铁能更快地从手上吸走热量。

(√)4.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你会看到热的传递方向是从边缘向中心扩散。

(ⅹ)5.冬天.突然往冷玻璃杯子里倒开水.杯子容易破裂.这是由于受热膨胀不匀引起的。

(√)6.在铺设铁路时.铁轨之间的接头处留有一定缝隙.这是为了防止铁轨受热膨胀而扭曲。

(√)7.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ⅹ)8.水和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ⅹ)9.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10.保温杯是从保温瓶发展过来的.保温原理与保温瓶一样.只是人们为了方便把瓶做成杯.我们经常在保温杯的杯壁上涂上一层水银。

(√)三.智慧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我们在观察比较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时发现:用眼看.热水冒热气 .冷水不冒热气;用手触摸.热水是热的 .冷水是冷的;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热水里扩散得快 .冷水里扩散得慢;分别放入一块同样大小的冰糖.热水里溶解得快 .冷水里溶解得慢。

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符号℃ .通常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测量人体体温的是体温计 .其原理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在研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我们将水染上红颜色.其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并在烧瓶口(利用橡皮塞)接一玻璃细管.其目的是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4.在试管里装满水.剪下一小块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里的水变热.会发现气球皮鼓起;把试管插在冷水里.使试管内的水变冷.会发现气球皮凹陷 .这种现象说明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5.当我们觉得冷的时候.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6.新疆地处沙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穿皮袄和烤火都使人感觉到暖和.穿皮袄使人感到暖和的原因是皮袄阻止了热量的损失 .烤火让人感到暖和的原因是火炉中的热量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给人体。

7.为了使刚出锅的馒头凉得慢一些.我们可以在馒头上盖上一个薄褥子.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馒头本身的热量往外散发;而在雪糕上盖上同样的薄褥子也会减慢雪糕融化的速度.目的是为了防止外界热量往雪糕上传递。

8.泡茶时通常用热水而不用冷水的原因是:热水能加快茶叶的溶解。

9.把灌满水的茶壶放到炉子上烧.当水烧开时产生的现象是水从茶壶中溢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受热后体积增大 .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是茶壶中的水不要装得太满。

10.超市里卖的各种瓶装液体饮料都不装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而爆瓶。

四.我爱动手做实验(4分)请设计实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规律。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热在固体中由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或热由温度度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器材.步骤.现象只要符合得出的结论均可)五.我爱科学探究(1题8分.2题8分.共16分)1. 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了车胎瘪了。

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应用自已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寻找证据。

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看了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

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

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

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中.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断地往上冒.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答:自行车车胎变瘪的原因是什么。

(2)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哪一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答:假设一:可能是车胎破了;假设二:可能是气嘴的螺丝松了;假设三:可能是气嘴里的小橡皮坏了;假设四:可能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

(3)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自行车车胎变瘪的原因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

(4)炎热的夏季.如果将打足气的自行车放在阳光下暴晒.也可能造成自行车车胎漏气的现象.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自行车车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导致车胎爆炸.造成漏气。

2.根据下面的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

序号方法开始温度10分钟后温度20分钟后温度1 无盖的杯子95℃65℃50℃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95℃73℃62℃3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95℃81℃74℃4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95℃85℃80℃注:以上几个杯子的材料.大小.水量及毛巾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4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1 号。

(2)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1 号和 2 号;如果要研究“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3 号和 4 号.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答:1.无盖的杯子最不能保温。

2.盖上盖子能起到保温作用。

3.塑料泡沫的保温效果比毛巾的保温效果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