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相关知识
氨的理化特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20℃、89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系数很大,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7.03,熔点为-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0.7(-33℃),临界压力11.4mpa,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然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mpa.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制冷及制氨盐和氮肥。
危害信息
燃烧和爆炸危害性: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黏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氨中毒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能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高度氨可能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
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安全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
急处置知识。
2.严加密封,防止泄露,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
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3.生产、使用氨的车间及氨场所应设置氨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
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工具。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可能接触液体时,应
防止冻伤。
4.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安装带有压力、
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呼吸装置的连锁装置。
重点设置警急切断阀。
5.生产、储存区应设置安全警告标志。
6.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养。
如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的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防火防毒衣,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1.消除所有火源。
2.根据方向划定警戒区。
3.液化气体泄漏、防止冻伤。
4.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5.用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6.防止进入下水道。
7.穿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全封闭防化服。
8.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在使用。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知识
一、危险化学品概念
一般的,不严格的、比较抽象的定义是:“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分类
(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50℃,或者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者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特性如下:
1.可压缩性。
一定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所加的压力越大其体积就会变得越小,
若继续加压会压缩成液态。
2.膨胀性。
气体在光照或受热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热运动加剧,体积增大,
若在一定密封容器内,气体受热的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的压力越大。
一般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盛装在密闭的容器内,如果受高温、日晒、气体极易膨胀产生很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造成爆炸事故。
3.易燃可燃气体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4.除具有易燃性,毒性外,还有刺激性、致敏性、腐蚀性、窒息性等。
(二)易燃液体
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其危险性已经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
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易挥发性。
易燃液体大部分属于沸点低、闪点低、挥发性强的物质。
随着温
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当空气与蒸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极易发生燃
烧爆炸。
2.易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具有流动和扩散性,大部分黏度较小,易流动,有
蔓延和扩大火源的危险。
3.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液体表面蒸气压力同时随之增加,
部分液体挥发成蒸气。
在密闭容器中储存时,常常会出现鼓桶或发挥现象,如果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
4.带电性。
大部分易燃液体为非极性物质,在管道、储罐、槽车、油船的输送、
灌装、摇晃、搅拌和高速流动过程中,由于摩擦易产生静电,当所带的静电核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有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5.毒害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系统有毒性
作用。
第三章化工机械设备分类及通用安全技术一、化工机械的分类
由于化工机械本身特点决定了化工机械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工设备和化工机器。
化工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容器,如热交换器、塔器、反应器、槽罐等,其主要作用部件一般是静止的,习惯上称静止设备。
化工机器主要包括离心机、压缩机、泵、过滤机、破碎机、旋转窑、旋转干燥器、运输机等,其主要作用部件是经常运动的,习惯上称转动设备。
无论化工设备和化工机器,在化工企业统称设备。
二、由机械产生的危险
由机械产生的危险是指在使用机械过程中,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伤或危害的根源和状态,主要有两类,一是机械危害,另一类是非机械危险,包括电气危险、噪声危险、振动危险、辐射危险、温度危险、材料或物质产生的危险、未履行安全人机学原则而产生的危险等。
机械伤害,是机械能的非正常转化或传递,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
其主要形式有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卷入、戳扎刺伤、摩擦、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碰撞和跌落等。
机械及其零件对人产生机械伤害的主要
原因:
形状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锐边、利角部分、粗糙或过光滑。
相对位置相对运动,运动与静止物的相对距离小。
质量和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可能运动的零部件的势能。
质量和速度(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运动中的零部件的动能。
机械强度不够:零件、构件的断裂或垮塌。
弹性元件的势能,在压力或真空下的液体或气体的势能。
三、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械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
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有时也统称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空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械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
1. 防护装置是指通过设置物体障碍方式将人与危险隔离的专门用安全防护的装置.防护装置按使用方武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2. 安全装置是指用于消除或减小机械伤害风险的单一装詈或与防护装置联用的保护装置。
常见的安全装置有以下6种:
联锁装置。
这是防止机械婴部件在特定余件下(如防护装置未关闭时)运转的装置。
止一动装置。
这是一种手动操纵装置,只有当手对操纵器作用时,机器才能启动并保持运转;当手离开操纵器时,该操作装置能自动回复到停止位置。
双手操纵装置。
这是两个手动操纵器同时动作的止一动操纵装置。
只有两手同时对操纵器作用时,才能启动并保持机器或机器的一部分运转。
自动停机装置。
这是一种当人或人的某一部分超越安全限设好
度,能使机器或其零部件停止运转的装置。
机械抑制装置。
这是一种机械障碍(如楔,支柱,撑杆,止转棒等)装置。
该装置靠其自身强度支撑在机构中,用来防止某种危险运动发生。
有限运动控制装置。
这也称行程限制装置,只允许机械餐部件在有限的行程内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