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4)在工程部位附近选用料场,应慎重注意, 对上游产地,当坝基覆盖层很厚、铅直防渗深度 不能达到基岩或隔水层时,不要破坏库内坝址附 近的天然铺盖,下游产地距坝址不应小于300~ 500m。坝端产地开采,要保证不影响绕坝掺漏和 边坡的稳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利用 施工中输水道、溢洪道等开挖的弃料。
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 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常用的野外试验有三大类:
①水文地质试验(钻孔压水试验、抽水试验) ②岩土力学性质及地基强度试验
(岩体变形试验、抗剪试验、抗压试验、点荷载试验)
③地基处理试验 (如:土体载荷试验) 四、长期观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
反滤层作用是预防潜蚀,它必须能顺利排水以降 低孔隙水压力,还要阻止细颗粒通过反滤层的孔 隙被渗水携走。
三、天然建筑材料的勘探与试验
(一)砂砾料产地勘探与试验 水上部分以坑探为主,水下部分用钻探,也 可坑探和钻探相结合。勘探深度应达施工机械有 效开采深度以下1m;若只能水上开采,则勘探深 度至水上最大可能开挖的深度。勘探网的布置, 应按不同勘探阶段,根据产地地层成因和有效层 分布条件,采取不同间距的勘探网。
(二)水文地质测绘
1.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及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及任务:通过对地质、地貌、 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地下水的调查,填绘水文 地质图,查明勘察区内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的开发利用远景评价,并对区内 存在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等提出防治措施。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应是查明以下各项: (1)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 (2)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2.水文地质测绘的精度 采用比例尺较提交成果图件比例尺大一级的 地形图作为填图底图,外业填图完成后,再缩小 一级比例尺绘制图件作为正式资料提交。
五、天然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条件
研究开采条件时,首先考虑开采层厚度(有 效层)与应剥离层的厚度之比。
一般认为,二者之比大于4:1,开采该建筑 材料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有效层的厚度最好不小 于3m。
第一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及任务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及任务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是:查明工程建筑物 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 问题,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 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用和管理 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一般可划分四个勘察阶段 (一)规划勘察阶段 (二)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三)初步设计勘察阶段 (四)技施设计勘察阶段 二、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及任务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是:查明地下水的形成、 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做出水量与水质评 价,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一)物探工作
利用岩石的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 等物理性质的差别探明地下地质体。 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二)钻探工作 (三)坑探
主要包括探坑、探槽、浅井、斜井、竖井、平 洞等水利水电工程勘探中常用的坑探类型、特点及 用途见表10-3。
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是获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
一、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基本原则
(1)先进行大面积的普查,大致确定几个产 地,再综合比较,从中选出最优产地,并进一步 确定其可采储量。
(2)材料产地的分布要先上游、后下游。施 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水库区将被淹 没的产地。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或者避免占用农田 并应进量利用现有交通线路。
(3)对沙砾料产地,应先水上、后水下进行 调查。水下勘探深度,应据施工条件而定;无条 件水下开采,可只作水上勘探。石料应考虑露天 开采,尽量避免地下开采。
水文地质勘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一)普查阶段 (二)详查阶段 (三)开采阶段 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见表10-1。 第二节 勘察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一、地质测绘 (一)工程地质测绘 1.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 综合研究勘察区的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将它们填绘 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为下一步布置勘探、 试验及长期观测工作打下基础。
(5)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有足够储量。 二、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
(一)块石料的质量要求 块石料常用于堆石坝,砌石坝或护坡砌面等, 应是坚硬的、抗冻性强的新鲜岩石,抗风化或抗 侵蚀能力较高的致密块状或厚层状岩石。 (二)砾石料及砂料的质量要求 1.混凝土骨料用的砾石及砂 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10-8。 2.反滤层用的砾石和砂
2.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和精度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 计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使用的地形图必须是符合 精度要求的同等或大于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 形图。图件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应与地质测绘比 例尺相适应。
在图上,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应尽量反映,宽度不足 2mm的重要工程地质单元,如软弱夹层、断层等,要 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其实际数据。地质界线误差, 一般不超过相应比例尺图上的2mm 。
储量计算的精度和数量要求,随勘察阶段的不 同而不同。
普查阶段
其误差应不超过产地实际储量的40%~50%, 应为实际需要量的3倍以上。 初查阶段
误差不超过40%,储量应为实际需要量的 2.5~3.0倍。 详查阶段
误差不超过15%,储量应大于实际需要:土 料为1.5~2.0倍,混凝土用砂砾料为2.0~2.5倍, 石料为2.0~3.0倍。
(二) 土料产地勘探与试验 土料产地勘探以坑探为主,适当配合一定数量
的钻探,以便进行野外试验及取样室内试验。勘探 深度:钻探应钻至施工时最大可能开采深度,或至 地下水位以下0.5米,试坑为3~5米或至地下水位。 勘探网布置:按不同勘探阶段,可根据产地地形条 件和地层成因的不同,布设勘探网。
四、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