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冷漠(53)
保守(36) 时尚(99) 自卑(92)
佐 斌/
2014-8-17
20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国民刻板印象的维度及核心词
因素(及 频次) 1 道 德 (10) 2 财富 (10) 3 态度 (10) 4 理智 (10) 5 情趣 (10) 6肤色(9) 7艺术(9) 各因素包括的核心词(及频次) 残忍(10) 贫穷(10) 认真(9) 理智(9) 浪漫(10) 肤色明显 (9) 艺术气质 (8) 豪放(8) 狡猾(10) 富裕 9( 负 ) 思辨(9) 彬彬有礼 (9) 时尚(9) 幽默(9) 多情 (7) 傲慢 (10) 落后(8) 能吃苦 (7) 霸道 (9) 可怜 (7) 严谨 (6) 卑 鄙 无 耻(6) 自卑(6) 嗜 酒 (6)
佐 斌/
2014-8-17
12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SCM的四个基本假设
• SCM认为刻板源于全人类群体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为 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人们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这样的 两个意图: (1)需要确认其他群体是朋友还是敌人(是否热情); (2)以及他们对自己是否可以提供帮助或者构成威胁 (是否有能力)。 • 由于所有的复杂社会中普遍存在群体之间的竞争和群 体地位的差异,因而人们对于自己所在内群体和外群 体的评价会在热情和能力的刻板印象中显示出一些固 定的偏向。
佐 斌/
2014-8-17
7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2)研究刻板印象过程(process)
形成机制?
分类:知觉加工与区分辨别。 • 刻板印象是一种知觉、记忆、计划、行动 的能力基础,是分类、知觉、学习、记忆的 副产品。 • 组内差异缩小化、组间差异扩大化 • 内隐刻板(implicit)与外显刻板。
world),是对外部现实群体的一种内部的、精神的表征。
•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由人们对于某些社会群组的知识、 观念和期望所构成的认知结构(Macrae 等,1996) 。 • 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图式,刻板印象是有关某一群体成员的 特征及其原因的比较固定的观念或想法(Fiske,2004)。
穆斯林 男人 富人
西班牙裔 穷人
LC-LW
吃救济者 无家可归者 低 能力 高

欧洲被试对十五个欧盟成员国群体的刻板印象

( 德国大学生评价的15个欧盟成员国民群组在热 情――能力双维中的分布)
希腊人 西班牙人
LC-HW
葡萄牙人 爱尔兰人
意大利人 瑞典人 丹麦人
HC-HW
芬兰人
热情
法国人
[1]

比利时人
佐 斌/
2014-8-17
19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被试描述10个国民的前五位形容词和最后形成的47个词
对象 美国 人 日本 人 中国 人 德国 人 韩国 人 俄罗 斯人 名次1 霸道 (172)a 矮小(168) 爱好和平 (186) 严谨(75) 漂亮(44) 嗜酒(71) 名次2 富裕(157) 残忍(164) 勤劳(180) 思辨(52) 团结(33) 高大(68) 名次3 开放(152) 卑鄙(154) 谦虚(163) 理智(46) 爱国(32) 豪放(67) 名次4 冒险(119) 狡猾(107) 善良(153) 嗜酒(44) 上进(31) 强壮(61) 名次5 崇尚自由 (111) 大男子主义 (104 ) 传统 (136) 认真(41) 时尚(29) 善歌舞(52) 名 词 5 (并列)
亚洲人 MC-MW 单身者 男人
已婚者 大学毕业生 成年人 本港人 白领 专业技术人员
HC-LW 富人
返回
低 低 能力 高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2· 2· 3 中国青少年的国民刻板印象
(佐斌 、孙利,2004)
• 采用典型特质指派法与形容词符合度问 卷,以武汉市大学生和中学生1226人为 样本,探讨了青少年对: 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英国人、 中国人、德国人、俄罗斯人、韩国人、 阿拉伯人和黑人 的刻板印象。
佐 斌/
2014-8-17
2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3 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
• 群(团)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认同理论是Tajfel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 出,并对团体行为的研究中不断发展起来。 • 后来Turner又提出了自我归类理论,进一步完 善这一理论。 •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认同概念对团体行为的解释 作用,它的提出促进了社会心理学在相关领域 的发展。
返回
佐 斌/
2014-8-17
14
SCM的研究例证

美国大学生评价的群组在热情――能力双维中的分布
基督徒
LC-HW
弱智者
老年人
女人 中产阶级
残疾人
HC-HW
学生
白人
受过教育者 专业技术人员
热情
男同性恋 蓝领 印第安人 黑人 青年人
亚裔 犹太人
HC-LW
MC-MW佐 斌/ 2014-8- Nhomakorabea74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2· 2 刻板印象研究
2.2.1 什么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
• Lippmann(1922)认为,刻板印象是人们头脑中的图像 (pictures in our heads), 是世界之图(map of
佐 斌/
2014-8-17
13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H1: 双维结构假设: 热情和能力决定外群体的分布 H2: 混合评价假设: 大多数刻板印象是混合的 H3: 社会地位假设: 由群体的社会地位可以预测刻板印象 H4:群体偏好假设: 刻板印象中普遍存在参照群体偏好和 外群体贬抑
佐 斌/
2014-8-17
能吃苦 (136)
英国 人
阿拉 伯人 法国 人 黑人
彬彬有礼 (92) 信宗教 (142) 浪漫 (193)
肤色明显 (190)
幽默(55)
神秘(121) 艺术气质(153) 贫穷(153)
优雅(54)
民族特色 (65) 多情(139) 落后(128)
傲慢(54)
落后(37) 优雅(112) 可怜(121)
荷兰人 卢森堡人
MC-MW
奥地利人 英国人 德国人
HC-LW
低 能力 高

东亚被试对本地若干群体的刻板印象
香港大学生评价的群组在热情――能力双维中的分布
高 基督徒 儿童 LC-HW
老年人 学生 女人
外国人
热情
精神病患者 中国人 青年人 蓝领 门卫 穷人 菲律宾女佣 失业人员 LC-LW 移民 大陆人 巴基斯坦人
佐 斌/
2014-8-17
6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2· 2· 2 国外刻板印象的研究
(1) 研究刻板印象的内容(content) • 特征描述(随对象变化):早期很多. 性别、民族/种族、年龄、职业、党 派/宗教等。
• 结构维度(比较稳定):一致回避. 刻板印象的主要构成因素。
佐 斌/
2014-8-17
5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
• 刻板印象(stereotype)、偏见(prejudice) 和歧视(discrimination),是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们的社会性偏向(social bias或者社 会性偏差)的三个紧密关联的领域 。 • 刻板印象属于一种社会认知偏差,偏见是以 刻板印象为基础对对象的情感反应偏向,而 歧视则是基于刻板印象和偏见的行为偏向。
佐 斌/
2014-8-17
10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4)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 近年来刻板印象的内容渐渐成为研究的 一个热点,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刻板印象 的内容结构维度,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Fiske等人提出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SCM)。 • SCM得到了在不同文化样本中的一些实 证研究的支持(Fiske等, 1999, 2002, 2004, 2005) 。
佐 斌/
2014-8-17
22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3· 1 社会认同理论(SIT)
3.1.1 社会认同的基本观点 • 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团体产生认同, 并产生团体内偏好和团体间偏见。 • 个体会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 积极的自尊来源于在内团体和相关的外团的有 利比较。 • 社会认同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采用各种策略来提 高自尊。 • 个体过分热衷于自己的团体,认为自己的团体 比其他团体好,并在寻求积极的社会认同中和 团体就容易引起团体间偏见和团体间冲突。
2014-8-17
2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2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2· 1 社会认知的基本特点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情境中的有关他人、自我和团体特征及 其意义和价值的知觉与评价。
社会认知的隐喻(metaphor) • 70年代前:朴素科学家(native scientists)(归因) • 80年代: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s)(简捷) • 90年代:目标明确的策略家(motivated tactician)(灵 活选择) • 进入21世纪前后,重视文化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佐 斌/
2014-8-17
1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SCM的基础:热情与能力维度及其依据
• SCM认为,刻板印象的内容是在能力 (competence)和热情(warmth)两个维 度上的评价组合。 • 有关群际和人际知觉的种族刻板印象和 性别刻板印象等研究也都发现,在社会 知觉中的确存在热情和能力维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