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_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欣赏与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用独特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梦境。

过程与方法: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用独特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梦境。

难点:有创意的表现梦境。

主要是引导学生能用独特的绘画形式表现梦境。

利用两位知名画家的作品,启发学生对梦境里的画面和表现形式做自由的想象和思考;结合本课教材科与学生进行自己梦境的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大胆创作,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同学们都做过梦吗?师:我昨天晚上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我脚踏星星来的我们学校,我们的学校变成了城堡,飞到了天空,云朵变成了小朋友的课桌,而老师的讲台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太阳和月亮为我们照明,小动物们争着来听课,小朋友们挥舞着画笔把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花园,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我们都有自己的彩色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梦的世界,去看看彩色的梦吧(揭示课题)二、畅谈梦想、融入梦景梦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体验,在梦里,我是主角,尽情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梦里我奔跑在色彩斑斓的世界,努力寻找着内心最深处绽放的那一朵花,师问:你们都做过哪些有趣的梦呢?1、梦境中的一切让人感觉非常真实①梦境中常常出现在我们熟悉的亲人、朋友、喜爱的动物??②梦境中会出现我们熟悉的、向往的地方?③梦中会出现难以忘怀的事情,梦寐以求的?小结:生活中熟悉的人、事、场景编织着我们美丽而又神秘的梦境。

这些事、物被剪成许多的片段离奇地出现在梦境中。

2、梦境之离奇美①找一找说一说画面中的梦境与真实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小结:公共汽车在空中行驶,原本生活陆地上小鹿能在空中奔跑?脚下又是美丽宁静的村庄。

②小兔变得比人还月亮满街都是,小朋友站在会飞的花朵上。

物体可以重新组合,可以变大变小,将我们带进色彩梦幻的梦境,梦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光同学们会做梦,艺术大师也爱做梦,他做了一个什么梦呢?(1)达利画作《奇异的梦》原本粗壮的象腿变得又细又长,在梦里,许多事物改变了原有形象特征,编绘成一个个离奇地梦境。

(2)《我与我的村庄》是画家梦中的故土,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一样,奇特的色彩,古怪的人物,动物,颠倒的房屋,树木和人,时空被打乱,用夸张,分割与组合的方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

师小结:梦中的事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也可以是从来没见过的。

画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三、体验情感、表现创作师: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有几位同学也想展示一下他们的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欣赏哪一幅?他们做了一个什么梦?板书:形象夸张、色彩丰富、构思巧妙,构图饱满。

师:看了他们的梦,同学们也得到了一些灵感,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他是一个怎样的梦?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现在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作业布置:(1)现在,就请用你手中的画笔,尽情的描绘一个多彩的梦吧!(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音乐起——梦幻曲)四、评价交流、体验快乐(1)师:谁来晒晒自己的梦?生自评。

小朋友们,你觉得哪个梦最富有想象力呢?为什么?你想为谁的作品点个赞?(2)生互评。

色彩、内容、创意。

(3)教师点评,及时点拨提升。

五、拓展阶段师总结:梦转眼即逝,但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梦留了下来,每位中国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带着中国精神,不断求索,不懈奋斗,以“我的梦”托起中国梦,最后,祝所有的同学美梦成真!(六)板书设计:多彩的梦多彩奇幻千变万化《彩色的梦》学情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过程与方法: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副梦境的画作。

难点是梦的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副梦境的画作黑板上示范画,因为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依赖范画。

但也有好多学生的画面非常具有创意。

引导学生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异求新,才能设计好的作品。

不仅课堂上这样做,再生活中更应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课执教中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在创作中对于梦境效果的体现不准确或不明显。

教师最好课前创作些表现梦境的范画来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另外还可以借助范画解决构图问题,也可找来表现梦境的招贴、漫画给学生欣赏分析,用于解决这一难点。

主要是引导学生能用独特的绘画形式表现梦境。

利用两位知名画家的作品,启发学生对梦境里的画面和表现形式做自由的想象和思考;结合本课教材科与学生进行自己梦境的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大胆创作,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学生在富于想象的同时更具有较强的好奇欲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

学生对美术工具和材料有一些的掌握的能力,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彩色的梦》效果分析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拓展通过欣赏、观察、思考来对自己的梦境进行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本课教材科与学生进行自己梦境的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美术课上,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

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提出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我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

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同学们的积极都很高。

《彩色的梦》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彩色的梦】,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过程与方法: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副梦境的画作。

难点是梦的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二.教法和学法未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学科特点,注重人文关怀,我在本课时的美术教学中,侧重学生的体验、内化和创作过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我采用情景创设法和评价激励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联想与创造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法和学法,运用到以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笔或蜡笔。

《彩色的梦》评测练习这节课的主题是彩色的梦,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让他们自由、大胆、快乐、不受约束地把奇特的梦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观察梦中事物的大小、色彩、形状都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自己梦中有趣的事物,并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梦。

学生很愿意去描述自己的梦,抓住梦的精彩之处加以引导是这个环节的重点。

我没有在黑板上示范画,因为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依赖范画,最后有好多学生的画面非常具有创意。

《彩色的梦》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开拓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让他们自由、大胆、快乐、不受约束地把奇特的梦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梦想之火。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梦中事物的大小、色彩、形状都会发生变化。

学生思考并说一说自己想表现的梦,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幕来表现,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自己梦中有趣的事物,并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梦。

在此环节学生很愿意去描述自己的梦,抓住梦的精彩之处加以引导是这个环节的重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一些点题的引导,应精简语言,多引导学生回忆梦中的故事,去利用所学的知识表现梦,体会美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彩色的梦》课标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彩色的梦】,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欣赏与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用独特的形式表现自己奇异美妙的梦境。

过程与方法: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用独特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梦境。

难点:有创意的表现梦境。

主要是引导学生能用独特的绘画形式表现梦境。

利用两位知名画家的作品,启发学生对梦境里的画面和表现形式做自由的想象和思考;结合本课教材科与学生进行自己梦境的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大胆创作,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学生在富于想象的同时更具有较强的好奇欲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

学生对美术工具和材料有一些的掌握的能力,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