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员培训与开发第2章-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
人员培训与开发第2章-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
人员培训与开发
第2章 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
学习目标
本章重点讨论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 的含义、原则、意义,以及其与企业战略 的关系。通过学习,要了解如何进行人员 培训与开发的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 实施和战略评价,掌握如何在企业战略下 制定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获取企业优势 的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重点和人员培训与 开发的战略化管理。
• 外部环境-经济环境
– 经济环境决定了企业总体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战略和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
增加产品技术含 量,提高劳动生 产率成为中国保 持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途径
• 外部环境-劳动力市场环境 – 对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预测是制定人员培 训与开发战略的依据 – 如:市场中人员的能力、态度、知识水平、 工作要求 – 考察劳动力市场有两个维度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 3.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主导原则: – 2)差异性原则
• 企业是由众多背景、能力各异的人组成的 • 目标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环节、不同部门 、不同岗位制定培训与开发目标 • 内容的差异性: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选聘、内 容审定 • 方式的差异性:教师讲解、学员讨论、案例分析、情 景模拟
• 内部环境-组织目标
– 降低产品成本:培训员工了解降低产品次品率、 差错率、降低材料消耗、资本费用等问题 –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向员工授权,使之能更快 处理顾客问题;向员工进行细致培训,使之能做 到标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 – 创新技术应用:对员工进行新技术培训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评估的程序
1
2
3
确定 评价 内容
建立 评价 标准
衡量 实际 效果
5
实际效果与 标准是否相 符合
否
采取 校正 行动
不采取校正行动
是
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评估程序
2.3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与企业战略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含义: 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 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获得长期的人力资源竞争优 势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形成的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目 标、使命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制定的长期的、全 局性的行动计划。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即对企业的 人员培训与开发提早做准备,提前做规划,将人员培 训与开发战略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之中,把人力资源 优势作为赢得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
– 目的在于让决策者认清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现状和 理想之间的差距。 – 要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环境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 1.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战略分析:
– 1)SWOT分析法在战略分析中的应用
• 所谓SWOT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 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 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 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 序按矩阵形式进行排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 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
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
•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 2.3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与企业战略
• 2.4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战略化管理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 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含义:
• 战略:较长远的规划,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包括组织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 战略需要考虑的内容:管理是一个组织的活动的全 部过程;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2)制定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步骤 (1)确定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 (2)确定各层次子目标 (3)指定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实施计划 (4)制定实施保障计划 (5)考虑到战略平衡
• 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
– 根据组织发展战略目标、人员培训与开发现状与 未来目标、人员现有能力等综合确定 – 包括对组织未来人力资源数量、结构、素质、能 力、态度、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等的具体要求
• 职业水平:劳动力总体上供给较多,但是高素质劳动 力供给较少,应加强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的 培训与开发 • 性别年龄:进入老龄化社会;员工年-技术环境
– 技术的进步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适应新 的技术要求 – 技术的进步影响着培训与开发方法的选择
• 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网络技术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战略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2.内部条件分析 战略制定: 1.设定战略目标 2.建立实施计划
战略实施: 1.人力资源开发 2.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评价: 1.战略效果评价 2.实施过程反馈
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管理的过程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 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战略分析
• 1.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战略分析:
– 1)SWOT分析法在战略分析中的应用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 2)外部环境中的影响因素:
– (1)经济环境(2)劳动力市场(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5)竞争对手的挑战
• 3)内部环境中的影响因素
– (1)组织类型(2)员工类型(3)组织目标(4 )组织活动
• 确定各层次子目标
– 要考虑不同子公司、部门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 – 目标应该分解为明确的任务,具有可操作性、监 控性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3.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实施 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途径应该从两个方面 着手: 1)要建立适宜的有利于人员发展的环境。 2) 要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过程的战略化、系统化 的管理。
• 2.基于三种视角下的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
结构视角:在结构视角下,不同的人员培训与开发 对象应该有不同的培训与开发方法。
三叶草:核心人员、边缘人员、临时人员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 2.基于三种视角下的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
资源视角:
资源:企业增加财富的来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 在基于资源视角下,企业的资源是异质的,在相同行 业中不同企业的组织绩效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它 们所依赖的人力资源是有差异的。 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需考虑企业人力资源的差 异、要重新组织企业人力资源,要获得一种不易被模 仿、特殊的人力资源进而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 2.基于三种视角下的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
权变视角:在权变视角下,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应 该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改变而进行变化,即应该达 到战略契合。 权变:权宜应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 将组织战略视为权变因素 将企业发展阶段视为权变因素 企业规模、行业视为权变因素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5)创新性原则
• 企业的内外部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战略性人员 培训与开发也应该体现创新性原则,创办创新型、学 习型组织 • 人员培训与开发应不断创新 • 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创新应与企业创新发展结合,转变 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4.人员培训与开发角色的演变:
– 1)注重教授技能与知识
• 传统培训,前提在于企业能控制环境的变化,能预知 未来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 2)连接培训与业务需要
• 企业无法预知未来,不仅要使胜任现有工作,还要使 胜任未来工作
– 3)利用培训与开发实现知识创造与共享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5.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 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
2.制定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 1)制定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原则 第一,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必须遵循行为科学 的基本理论,符合人员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科学的 培训与开发体系进行培训与开发活动。 第二,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必须符合企业的实 际情况,能够直接解决企业可以预见的问题,或者为 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 第三,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战略需要和企业战略相 一致,而且,在企业长期性的培训与开发工作中,必 须要保持前后的连贯、统一,避免重复、低效。
2.1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 3.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的主导原则: – 1)整体性原则
• 企业是由分工协调、相互依存的系统组成的有 机整体 • 培训与开发思路的整体性,要从整体上把握企 业现状与企业目标的差距,统筹考虑,保证人 员培训与开发总体思路的系统性、针对性。 • 培训与开发过程的整体性:思路统揽人员培训 与开发全过程,各个环节有机整合。
• 外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 就员工而言: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注重工 作的乐趣,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 就服务对象而言:消费者要求提高、权利意识等 ,要求员工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 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挑战
– 了解竞争对手人员培训与开发状况,作为自身的 参照 – 在进行人员培训与开发时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与个人发展,降低离职率,避免为竞争对手作嫁 衣裳
– 4)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 将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与管理通过培训输入给员工, 使他们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去工作
2.2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程序
• 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制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 考虑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 – 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更具体,目标更现实 – 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的制定应将个人发展与企业 发展结合 – 通过培训与开发战略的评价反馈发现问题 – 需要不断调整与修改人员培训与开发战略来适应 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
• 内部环境-组织类型
– 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人员培训与开发 策略 • 利益驱动型企业多于公共组织提供的培训 • 制造型企业少于非制造型企业提供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