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

实用文档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及知识梳理(中图版)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证明地球是圆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2KM:5.1亿万KM;平均半径:6371KM;地球表面积赤道周长:4地球仪二) (线经1.接连------的极北两南线指示南①②半北方向;③长度圆形; 相等线2.纬地------与圆直的轴垂圈①指示东西②形状方向;) 极点;最小是:最大是为半圆;③长度不相等(:赤道O, 经度(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3.W)西经东经E,, 数字越大为东经线从左往右看,分布特点: 数字越小为西经线。

O S) N,南纬纬线,04.纬度(起点赤道为北纬①纬度的分布特点数字越小为南,从下往上,数字越大为北纬度1)纬度纬度先由大到小,再2) 从北极到南极, 由小到大高、中、低纬的划分②OO -30 0低纬度OO -6030中纬度OO高纬度-9060 5.半球的划分:①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数轴图示法实用文档界线OO W-16020为东、西半球E②东西半球:以的分界线(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绕地轴)1.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北逆南顺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2.周期:一天或24小时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3.二、公转(绕太阳)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3.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夏季:最热,阳光直射,阳光直射地球的最O)北回归线北界线23.5N( 阳光斜射厉害冬季:最冷,,阳光直射地球的O) S(南回归线最南界线23.5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春季南半球秋季三、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OO 23.5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之N-23.5S间,约跨,终年炎热47个纬度)寒带:最冷,终年严寒OO之间,四季分明温带:南北纬23.5-66.5 地图(三)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1. 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①②指向标:一般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定向比例尺2.①/=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②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的关系1)比例尺的大小:实用文档因比例尺分子通常为1,所以比例尺大小多取决于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 图例(符号)和注记(文字、数字)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1.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 海拔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4. 等高线表示的常见地形形态)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等高线的弯曲指向低处(,四周高③山脊中间低②中间高①山顶:,四周低盆地: ⑥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能发育成河流() ⑤鞍部:两头高,中间低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指向高处实用文档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5.相对高度大,崎岖山地:海拔大于500m , 内部宽广平坦,外围较陡高原:一般海拔大于500m , 宽广平坦,地势低平平原:海拔小于200m , 相对高度小,坡度和缓丘陵: ,外部为山地和高原内部为平原和丘陵盆地:第二部分中国地理一) 疆域和人口(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1.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部分2.纬度位置(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位于热带,没有寒带称: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3.北回归线穿过南部的: 云滇,桂、粤、台)/,岸):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4.海陆位置2; km①陆地面积:960万O我国的临海: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5.南海多,东西相62②东西跨度500千米特跨经度海陆兼,南北3③南北跨度四至点6550千米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①最北端N,133.5②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15111302③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4′°(500025疆帕米尔高原,④最西端:约在中、塔、吉三国边界交点西南方约公里处一座海拔米以上的雪峰39 15)′°、′N7333E2(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KM960二、疆域:面积万三、行政区域1.三级行政区域:省、县、乡个省级行政单位: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陕西省、山西省、甘2.34肃省、青海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江西省、福建省、四川省、浙江省、个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重庆省、安徽省、海南省、云南省、贵州省、台湾省(23个(45、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2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用文档四、人口和民族1.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基数大,增长快2.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东多西少)4.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实用文档人口最多的少数名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名族是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和东北地区。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二)( 一、地形地势特征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1.地势特征:,:平原盆地;第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高原丘陵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种类多样,2.地形特点: 地形分布3.:二、中国的气候实用文档. 冬季气候的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降低1o0淮河一线分布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 重要温度带2.o月份>0C亚热带:1o<0C暖温带:1月份降水分布3.大部分集中于夏季。

不利:春旱夏涝①降水的时间分布: ②降水的空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4. 干湿地区>800mm 降水量湿润区:400mm-800mm : 降水量半湿润区:400mm-200mm 半干旱区: <200mm干旱区淮河分布-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中国的气候特征5.海陆位置影响:受纬度,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雨热同期非季风区季风区三、中国的河流 .主要河流:珠江,长江,黄河,淮河,黑龙江1 .长江:2①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青海省境内)②入海:东海下游→湖口→中游→宜昌→③上游实用文档④上游:水能巨大;中下游:航运发达。

称为“黄金水道”3.黄河①源头: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青海省境内)海:渤海②入游→河口→中游→旧上③孟津→下游水能巨大;中游:水上游:失严重,河水含沙量流土大;下。

游:“地上河”黄河关键:治理黄土理治原的水土流失高资源的分布——分布四、水均不匀间分布:夏秋多,冬1.时修建水解决办法:春少。

→实用文档库2.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解决办法: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五、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2.山地多,平地少3.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开发难度大(后备耕地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地区)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三)经济与文化一、农业的分布种植区和牧区的分界: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种植区的土地类型为耕地水田——水稻旱地——小麦分界:秦岭—淮河型牧区的土地类为草地在耕地主要分布东原上部季风区的平在东林地主要分布地上部季风区的山理三、工业的地分布布:华分的炭1.煤地区,北地区、西北山西省最多实用文档2.铁矿:主要在辽宁、河北、四川三大省3.石油: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大庆油田为最大的油田)4.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三、交通1.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水路运输——最便宜,公路运输——最方便,铁路运输——运量大,航空——最快2.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交通中心为北京(东部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小,与人口的分布基本一致)(四)地理差异一、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现象的分界线:冬季河流有无封冻,温度带,干湿区,植被类型,耕作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七下P94)二、四大地理区域气候东部季风区南方地区(水田——水稻)北方地区(旱地——小麦)西北干旱区地形:青藏高原区特征:青藏地区——高寒;西北地区:干旱(草地);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五)认识区域一、北京1.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标志:故宫,颐和园,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天安门,新华门,国家大剧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等2.经济结构的变化限制化工、钢铁等耗能大、污染大的工业,大力发展电子、汽车等耗能小、污染小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手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中关村——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台湾1.气候特征:湿、热2.河流特征:短、急3.外向型经济突出:进口—加工—出口的模式4.经济和人口分布大部分分布于西部平原上,主要城市有:基隆,台北,高雄等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原,河网密布)1.外向型经济发达有利条件:①毗邻港澳②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③全国著名侨乡④面临南海(海上交通便利)不足:缺乏能源和矿产实用文档2.独具特色的基塘农业3.香港和澳门①都是自由贸易港②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服务业发达③澳门的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四、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范围1.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起长城,南至秦岭地形特征以及生态问题2. 地形特征:沟壑纵横;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干旱黄河中游:河水含沙量大(世界之最)3. 黄土高原的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4. 能源基地(煤炭)5.乌金三角——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五、长江沿岸地带——起连接作用的是长江干流从“天府之国”到“鱼米之乡”1.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共同的地理条件:暖湿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2.东西工业带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经济发达的原因:①物产丰富②资源,能源(水能)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众多⑤信息技术发达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世界第三大港口世界地理第二部分(一)海洋和陆地一、海陆的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271% km,占占29%;海洋:3.61 亿1.49陆地:亿km, 陆地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七大洲:亚洲(跨经度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大)、欧洲、大洋洲1.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重要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非;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乌拉尔山脉——亚、欧;白令海峡——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太平洋、北冰洋4.重要的大洲大洋分布实用文档①西半球的重要大洲:北美洲、南美洲②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③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④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⑤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北冰洋⑥包围南极洲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三、板块构造1.观点:①全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P18②板块处于运动之中2.世界著名山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挤压亚欧板块实用文档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板块挤压太平洋板块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二)气候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一、一般地,世界的气温从赤道(低纬度)向两极(高纬度)逐渐降低00 66.5分布S南半球的0C等温线接近0C 南极洲的气温低于0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赤道地区为多雨区,两极地区为少雨区;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影响气候的因素: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四、0 C米约下降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0.6)1.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大于背风坡(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2.世界气候类型五、实用文档世界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寒带冰原气候、寒带1.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2.热带气候类型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三)居民一、世界人口增长及分布特点1.世界的人口增长:增长趋势越来越快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中国家人口增长慢2.人口的分布①从大洲: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没有人定居②从地区: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人口分布密集③影响人口分布因素:a.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恶劣,人口稀少极度干旱:撒哈拉地区,塔里木盆地过度潮湿:亚马孙平原严寒:南极洲,欧亚大陆北部高山、高原:青藏高原b.社会经济条件:欧洲南部,北美洲东部(富裕)二、人口问题1.表现:①增长过快②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实用文档2.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3.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①人口老龄化②劳动力短缺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住房紧张②失业率增加③交通拥挤④环境污染⑤犯罪率增高实用文档四、主要语言(六大语言)联合国的正式语文:语文、英语、法语、俄语、阿实用文档六、三大宗教(均起源于亚洲)实用文档七、聚落1.聚落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2.基本类型:城市和乡村3.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草原八、人口密度人口密度= 该地的人口数该地的面积九、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总数×100%)(四)地区发展差异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主要发达国家:美、英、法、德、意、日、澳、新、加半球分布:主要集中北半球大洲:欧洲的发达国家最多,还有北美洲、大洋洲2.发展中国家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实用文档(五)发展与合作国家和地区1. 多个独立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