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工程技术系机械教研室二〇一二年八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共青文化素质,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职业技能,能适应模具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必要的模具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和基本能力。

3、具备较快适应模具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5、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共青文化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三、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各类工程公司、建筑企业、制造类企业,对应着工艺、设计、制造、操机等相关岗位群。

五、专业岗位课程建构规划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课程建构规划表
(说明:必须按照专业岗位数量个数设计学习课程建构规划表,如有3个职业岗位就要设计3个岗位的对应学习课程。


六.按典型工作任务作岀专业核心课程设计表
模具设计岗位核心课程设计表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总时间分配表
(二)课程性质和结构比例表:
(三)职业素质、技能分析与课程设置分解表
(每学期实际教学周18周,考试,机动除外)
注:1.公共选修课每个学生可以任意选择3门选读(二、三、四学期中选修)。

2.总学时控制在2600—2800节,周课时22—26节,周课时平均不超过24节;
3.本计划课程总量控制在35门左右。

4.课程代码按教务处2011版规定编制。

5.通识课中安排的开课学期不能随意更改。

6.校外工学交替实践(可选)项,可依据专业全选或部份选,若未做此项教学计划,可不写出,其课时量,不计入综合实践课时量。

7.通识课栏中选用课程,根据专业需求选用,与专业学习关联性较大的,也可放在职业基础课程栏中。

未开设的选用课程,应在教学计划表中删去。

8.课程类别—A:纯理论课;B:理论+实践课;C:纯实践课;
9.毕业能力综合考核在顶岗实习前实施完成,毕业综合能力测试由系设计出方案后,可组织集中或分散考核完成。

(五)、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一览表
注实践教学是指:1课内实践教学(包括B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和C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2校内综合实训;3工学交替;4项岗实习。

(六)、各教学模块学时控制参考量
注:各模块学时可在控制量的10%左右浮动,但总学时不能超。

八、岗位核心课程简介
1、《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共性问题和“三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计划中它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本课程着重学习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并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2、《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要求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系统、表面成形和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

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了解相应的机床、刀具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工艺范围,了解所用夹具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法。

熟悉常用机床的传动、结构和操纵控制原理。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拟订方法,具有设计中等复杂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掌握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和通用夹具的选用方法。

具有分析和解决加工工艺问题和质量问题的能力。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知识、应用和发展。

3、《数控技术与编程》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被加工零件,在合理地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运用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所规定的编程规则和编程方法,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为数控加工做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的应用能力,培养查阅编程手册、刀具样本等技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数控加工技术知识技能的特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控编程技术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部分,本课程以手工编程为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类型与格式,掌握续效代码与非续校代码的区别。

掌握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关系。

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加工方法选择,划分工序与工步,安排加工顺序与走刀路径,选择刀具及其几何参数,确定装夹定位方式。

掌握简单基点坐标的计算方法。

掌握T、F、S、M功能指令的指令格式与编程方法;掌
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握常用G功能的指令格式与编程方法。

掌握刀具补偿指令的编程方法。

掌握固定循环指令的编程格式和方法。

掌握车削加工的编程方法,独立编制中等复杂零件的车削加工程序,为数控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够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几何特征和技术要求,编制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程序。

4、《Pro/E模具设计与应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他以机械制图、AutoCAD为基础,为有关后续课、专业课奠定基础。

其教学目的是要学生达到熟练应用PRO/ENGINEER进行三维参数化设计,为进一步进行复杂产品设计及模具设计打好基础。

其基本任务是:基于Pro/E英文版环境和Pro/E野火版界面,教授PRO/ENGINEE软件中常用的草绘图、编辑、标注、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及工程图木块的基本功能及三维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等内容。

5、《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见的塑料模具的成型工艺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独立地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合理地选择塑料成型设备,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成品质量和模具方面的技术问题。

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

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

合理地选用塑料成型设备及根据成型设备设计相应的塑料模具。

掌握模具加工的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正确地分析塑料制件质量,残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工艺因素,提高改进措施;对美化的维修改进提出可行的方案。

6、《MasterCAM应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针对已有的造型或其他软件生成的造型,选用合适的加工方法,通过合理设置加工参数,能够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编程及应用技巧。

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二位图形绘制、三位曲面造型、实体造型、二维加工和三维加工以及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制定人:系主任审核:
教务处长审定:教学院长批准: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 10 页共 10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