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道德案例

幼儿道德案例

幼儿道德案例【篇一:幼儿道德案例】幼儿道德行为案例分析———陈海燕记得,以前园长在抽测各班品德教育情况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篓中有五个皮球,留个小朋友怎么玩,请六名幼儿用行为表示,令人吃惊的时竟无一人知道学会等待,让别人先玩或两个人合作玩,自己首先抢到一个就拍起来。

园长又将行为考察变为口头提问,结果有一次出人意料,“先请别人玩”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

这就表明,幼儿已有道德行为人认知却无相应的行为,言行不一的现象间接地反应了我国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即重口头教育轻行为训练。

幼儿品德的形式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属。

教师只有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才真正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言语说服、形象感染等方法成了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法,而忽视了德育实践活动。

那么,教师在提高幼儿道德认识的同时,如何加强幼儿道德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呢?设置选定的情境,触发幼儿的道德情感、行为意识。

我曾见过这样一个场面:大班的幼儿和小班的幼儿一同在大型玩具话题上玩,教师注意观察本班的幼儿行为,并进行记录,活动后回教室,教师将记录的情况告诉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认为谁的做法最好?热烈的讨论之后,很多幼儿都知道应该让小弟弟、小妹妹先玩。

教师在“滑滑梯”这样一个户外活动细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选定环境,通过讨论,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意识,在滑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意识已发展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可见,特定环境的多次或反复创设,将会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有利于道德意识向行为的转化。

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

练习和实践是行为形成的主要方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寓行为实践于道德活动之中。

德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行为实践是德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只有精心设计德育实践活动,促使幼儿的认识行为得到巩固,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第一个“谦让”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1)故事:小红花找朋友;(2)讨论:为什么小红花找红云做朋友呢?你还听说过哪些谦让别人的事(孔融让梨、雷锋的故事等)?(3)实践活动:教师将霸道、攻击性强的幼儿分散到各个小组玩搭积木、滑滑梯,结果这些霸道的孩子变得乖巧多了,也懂得谦让。

在这样一节课中,教师在幼儿对谦让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练习,知道了该怎么做,取得了较好的效通过扮演角色,增强自觉性系行为。

幼儿在一定的德育氛围中常常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离开了这一特定的环境,便会是另一种表现。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多次练习的机会,是增强自觉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自己想做的角色,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幼儿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的规则来要求自己;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某个幼儿担任某一角色,用角色的行为来约束他,如在角色游戏“交通警”中,教师让一位平时不守纪律,攻击性强的幼儿担任“警察”,幼儿因为做了小“警察”,在游戏中必须坚守岗位、送老人、孩子过马路。

幼儿在游戏情景中,通过扮演角色达到多次练习的目的。

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形成幼儿良好品的习惯的形成是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幼儿的品的形成后,经过反复的实践,练习就可以形成习惯。

抓住教育契机是巩固品德教育成果,强化学习的有效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和行为,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如,“ 张小椅倒在地上,几个小朋友走过去,竟无一人扶起来时”、“某某小朋友发现地上有一块雪花积木,悄悄送进篮子里时”,诸如这类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切不可熟视无睹,应积极引导孩子去做,同时辅导以表扬或批评等品德评价手段,巩固习惯的形成,否则,将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影响品德教育的效果。

另外,教师对孩子进行良好品德训练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行,做孩子的楷模,以良好的品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良好思想品德鄂形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新颖有趣的的德育活动,因势利导,促进知情、意、行诸要素的统一,持之以恒地做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小班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案例:邬俊杰今年4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

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

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的小朋友,把小朋友弄哭。

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

有时他看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小朋友操练一番。

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弄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俊杰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齐发展状况既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种不为社会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时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的或引起痛楚的行为,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6 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 岁出现第二个高峰。

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攻击性行为会妨碍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性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

另外,攻击性行为还与犯罪有一定关联。

心理学研究表明;70少年暴力犯罪在儿童期就认定为有攻击性行为。

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幼儿,如果不注意客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因此,如果幼儿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纠正。

潘桥镇小天使幼儿园个案分析表幼儿姓名 2011.01.11.—11.16观察班级观察目的:1、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平时的日常活动中,动作慢。

尤其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不催他吃饭,他就一个人在那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往自己嘴巴里添饭。

每当集体活动时,喜欢一个人不声不响的立在那,不喜欢与人接触。

午睡时或其他时间,有小便就地解决,不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小便。

有时老师主动问他了,他也只是勉强的摇摇头。

评析: 1、父亲对孩子管束严厉苛刻,平时俊洲犯了错误,他爸爸不管是在什么场合都严厉斥责一番,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恐惧感,使得俊洲越来越不敢抬头,在人前说话了。

2、自身的适应能力较差,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人、还有事物,都给了他一定的心里压抑,从而变得喜欢独处。

措施:1、给予信任,帮助战胜胆怯心里,针对孩子的畏惧、怯糯的特点,我采取树立榜样和耐心帮助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孩子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锻炼自己。

2、结合游戏,逐步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在人前大胆的表现自己的优察目的:宇琪是我班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子,虽然平时看他不声不响,但他的表现很“突出’,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就会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好像批评的不是他,过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些幼儿就不喜欢跟他一起玩了。

观察到的情况记录:镜头一:在上手工课的时候,宇琪不做自己的手工,满教室乱跑,还破坏其他孩子的操作成果,使得那些孩子手足无措,老师询问他的手工呢?指指桌上乱七八糟的。

镜头二:上课时,总听到桌子撞击地板的声音,幼儿告诉我:吴宇琪经常会把桌子抬高,以导致产不能正常上进行操作等活动。

评析:1、父母对孩子管束没有限度,宇琪的父母平时对他比较放任,等到一旦犯了错误,就把他暴打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而这种情绪在幼儿园就会有意无意地爆发出来, 2、缺少沟通,宇琪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这使得孩子内心比较孤独,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

3、这种年龄刚好又是好奇心最强时期,不管看到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吸引力的,他们总会千方百计的想弄个明白,所以会有破坏性,更何况有些时候孩子也是无意的,家长不应该以责备来了事。

措施:对宇琪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但效果适得其反,后来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孩子的行为有明显的好转。

1、宇琪在活动中不是很积极,但有一次他上课听得比平时认真一点点,我及时表扬他,并给也戴上了红花,并告诉他,如果下次能举手回答问题,我一定会给他“好孩子”,第二天他“很小心”的兴趣了小手,但我对他平时比较注意的,所以及时发现,请他回答,虽然答的不是很好,但我还是及时表扬他,还给他一个大大的好孩子,并在小朋友面前夸奖了他。

经过几次他爱笑了,也爱说话了。

而且每次上课都认认真真的,这样就形成卫个良性循 2、赏识激励每个孩子都有的闪光点,宇琪也有他良好的地方,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就以赏识的语气对他说“宇琪,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好好的相处,上课也和现在一样举手,那么老师和小朋友会更加喜欢你的。

”他点头,认真的说“老师,我会的”。

小小班个案分析--蔡立观察目的:勇于承认错误,做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评析:面对这种现象的孩子,我们首先从幼儿自身出发,他是刚进我们幼儿园的,周围环境的陌生会让他有紧张、恐惧等因素,其次身边的伙伴都是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以自我为中心。

再者与家庭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由上一辈带,而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特别疼惜、爱护。

不忍让他受半点委屈。

措施: 1、为他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休息时与孩子多交流,随机教育孩子日常规则和秩序。

2、多鼓励蔡立,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不要严厉的指责,而要帮助他改掉坏毛病,照样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伴眼里的好玩伴中班个案分析--屈莎莎观察目的: 1、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能用普通话积极与同伴交流。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观察到的情况记录:莎莎是这学期刚转来的的新生,整天就坐坐,不愿意动,各方面能力也不是太强,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害怕与同伴说话,主动发言这一方面更是缺乏,久而久之造成了她不愿与同伴交往。

分析:寻其原因,一方面刚来一个新的幼儿园,各方面都较陌生,所以有点不适应: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时间跟她多交流交流,很少带她去外面游玩,促使孩子的见识少,词汇量不是太丰富。

措施:在民间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幼儿快熟奔跑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因此我将选择此游戏洗进一步引导孩子,莎莎与同伴共同游戏中,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