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0.11常州市潞城中学沈雪萍金建斌一、课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我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人们史无前例的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感受到人才的可贵。

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教育的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大热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需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思考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而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 什么是“校本教研”:一般来说“校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就是要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筛选出对学校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价值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研究。

2)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的研究已经有很丰富的结果,如开展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反思等多种途径,但落实的具体的学校,会因为每个学校本身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校本教研实质上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最终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关系。

因此,我校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由我校教师的结构现状决定的。

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且被一线教师当作一种教学之外的额外负担,活动效果不理想,校本教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校教师构成已经呈现出年青化的趋势,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到68%,工作3年内的教师达29%,工作时间在4-8年的占到38%,(到目前为止的最新数据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到13%,工作3年内的教师达8%,工作时间在4-8年的占到45%,)如何尽快促进年青教师的成长也是学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探索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途径,以提高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1、建立与完善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与实施方案,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2、建立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方案。

3、通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参与课题的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内容1、了解与分析我校校本教研现状,建立与完善适合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

2、研究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以及校本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3、完善《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建设,以及资源库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07.11-2008.1)。

1.课题组的成立与管理学校一把手校长任课题组组长,教科室主任为课题组具体负责人,学校全体行政与学科教研组长教学骨干作为组员。

整个课题组成员负责心强,教科研有一定的经验,从人员配备和组织管理都能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组织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各教研组长)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以专家讲座与自学相结合。

主要学习材料如下:各科新课程标准、《教育科研功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课程变革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等。

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了解校本教研的多种形式,使课题组成员成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3.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对全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设计《潞城中学校本教研情况调查问卷》,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们对我校目前校本教研情况、效果的看法,了解老师们的想法,并请他们提出建议。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8.1-2010.5 )通过准备阶段的工作,课题组有针对性的设计试验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1.学习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教研有效性。

由教科室利用集体业务学习时间,邀请校外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同时以校教师论坛的形式介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并介绍相应的案例。

更新的教师观念,使教师重视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使教师们主动参加的校本教研活动。

我们定期请市里的有关专家做教师专业成长等专业讲座,进行课题等业务培训。

通过这些讲座,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为有效实施校本教研在主观态度的基础上打好基础。

2.完善、修改制度,保障教研有效性。

①修改完善部分制度改进和完善《常州市潞城中学听课制度》,调整了不同听课对象的听课数量,实现不同层次的听课。

同时提出对听课的质量的要求。

重新设计了听课记录,增加了栏目设置(增加了“优点与亮点、不足之处、改进建议”三个栏目)从形式上对听课提出了要求,促使教师带着目的听课,并在听课时记录自己所思所想。

课后与被听课教师及时交流,对一些疑问进行研讨,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学研究。

改变了原来听课只是做记录,也没有课后交流的无效状况。

修订《常州市潞城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优化原有的集备形式,重新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发挥组长的带着作用。

在管理方面加强了对集体备课的考核力度。

修订《常州市潞城中学优秀年级组、教研组评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年级组与教研组建设,明确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职责,促进两位组长发挥组织管理作用,从组织上保障上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②对活动时间安排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原本的安排是单周二为集体业务学习,双周二为教研组活动,周三为教师会。

现改为单周二为教研组活动,双周为年级组活动,单周三为教师会,双周三为集中教师业务学习。

从活动时间上比原先多,同时也增加了年级组活动的时间,两者相辅相成,在教育与教学研究上双管齐下。

③对各类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实行教研组活动主题制。

改变了原来各教研组活动以传达工作、布置任务为主的形式,使教研组真正成为开展日常教学研究的团体。

在学期初始时,各个教研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组内的校本教研计划,提倡以主题活动进行的实践研究。

政史教研组选择磨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数学组等开展“同题异构”活动,语文组以论文案例的写作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3.加强管理,组间交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对于教研组与年级组活动,校行政带头认真参与,发挥带头作用。

同时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做好活动情况检查记录,并在校园网上公布检查结果。

同时,要求各教研组在校园网上发布活动内容记录。

定期组织教研组长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改变原来的各自闭门造车的情况,通过交流与学习,提升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促进教研组长迅速成长。

4.活动与竞赛,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竞赛,激起教师们的竞争心,让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我们有计划的组织一系列的评优活动。

《潞中优秀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潞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评比》《校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优秀教师成长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以竞赛促有效性。

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由原来的个人单兵作战,改为先教研组协作,“说课-反思-修改-试上-反思-修改-定稿”这样的过程,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赛课的质量,在合作与提高,实现共赢而且对组内教师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

通过多样的活动与竞赛,我校教师间的教研气氛日渐浓厚,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市区的教学调研中受到好评,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近几年年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省、市、区级学科教学竞赛中,有多位青年教师在取得好成绩。

详见附件。

5.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与内容,从多个层面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课题组认为,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必须要根据活动主题来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体现学科特色和以人为本。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根据教师的年龄、教龄、在五级梯队所处的位置,结合个人的发展规划,我们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结合个人与学校发展的具体需要求,进行专题讨论。

针对学科特点,在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面的专题讨论,我们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研活动、如听课、说课、评课、教学设计研讨、同题异构等有关活动,效果较好。

对于课题培训、班主任工作、教育思想方法的研讨,我们进行学校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进行集中研讨。

比如日常的业务学习就采取这样的形式。

在2010年上学期,我校开展“减负增效”讨论活动,先是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形成发言,然后在全校教师会上以论坛的形式,由各教研组代表交流发言,取得很好的效果。

6.建立与完善《潞城中学校本教研资源库》,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课题组认为,很难用一种量化的方式来衡量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果,而且由于校本教研活动的特殊性,活动的成效不一定立刻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

我们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于2008年开始建立与完善《潞城中学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工作。

第一阶段:我们向全体教师收集案例与反思,进行筛选与分类整理,上传至《资源库》。

并要求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阅读、点评这些案例与反思。

第二阶段:课题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案例与反思的基本写作知识。

以及案例与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在校内开展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

学校规定了每位教师每月上传1-2篇案例或反思。

课题组组织专人进行评比,并要求教研组定期组织组内成员进行案例点评。

组织新教师学习《资源库》中的案例,能过阅读优秀案例学习案例与反思的写作,二是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尽快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第三阶段(现在进行中),动态调整《资源库》的分类,使之科学合理,方便教师应用。

同时,长期向教师征集优秀的案例与反思,以及校本教研的主题活动方案,不断充实《资源库》,力争让每一个教师都加入的《资源库》的建设,让《资源库》成为潞城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优秀平台。

7.利用校本教研网络平台,评价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校本教研的活动成果的体现与评价是一个重难点。

如何评价教师参与校本活动的有效性一直是课题组成员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网络平台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网络具有开放性、过程性、交互性等诸多优势,从其它学校的经验来看,网络平台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很好的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