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左思)精品PPT课件
左思的《咏史》,是借“咏史”来抒怀, 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对不合理的社会现 象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感情基调: 感慨激愤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左思作品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其中《三都赋》与《咏史》(八首) 诗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左思生活的年代正是门阀制度日趋严 重的时期。这时候,以血缘区别士庶的门阀理 论虽尚未确立,但司马氏政权本身就是以士族 统治为基础的,根本不可能阻止门阀制度的恶 性发展。晋武帝本人的门阀观念也非常之重, 甚至为他“北伐公孙,西拒诸葛”的将门世家 感到羞愧,而用与名门士族结亲的手段来抬高 皇族的地位。在这种情形下,没有门阀背景的 人进仕之路的坎坷不平是可想而知的了。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表现手法上: 比兴、对比、比喻、用典等手法
对比:
(1)“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自。然现象,比喻、 比兴 )
“涧底松”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
“山上苗”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社会现象,现实) 比;
(3)“金张”与“冯公”的对 比。
(历史人物,影 射现实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二、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注意“离离”、“荫”、 “胄”、“蹑”“藉”、“珥” 等词义的落实。
三、细读课文,把握情感及表现手法。
刘勰说“《咏史》拔萃”,请同学说说这首诗 有何“拔萃”之处?此诗的主旨是什么?感情 基调怎样?
1、思想感情上:
抒发了寒士怀才不遇的郁闷苦恼,但没有流 露出沮丧颓废的情调,诗篇中回荡着壮志不已 的情怀。他把愤激之情化为投枪,投向那贤愚 倒置的社会制度和恃权骄宠的显贵,是对不合 理现实的讽喻。
《咏史》
一、作者及背景
左思是何人?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左思 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 拔萃于《咏史》”。
左思(约公元250—305年)西晋文学家(或诗人)。字太冲,今山东 淄博人。出生在一个社会地位卑微、世业儒学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左熹起于 小吏,凭借才能擢授殿中侍御史。在父亲的激励下,左思勤奋致学,终至博 学多才。但他貌丑口讷,不善交游,直到弱冠之年,仍闲居家中。他曾写过 一篇《齐都赋》(全文已佚,尚存若干片断),接着又准备创作另一篇体制 宏大、事类广博、被后人称为“五经鼓吹”的作品——《三都赋》。但他深 为自己见识不广而苦恼。正好他的妹妹左棻因文才出众,被晋武帝选入后宫。 公元272年前后,左思趁送妹之便移居洛阳。这就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创作 条件。为了博览群书方志,他求为秘书郎;为了力求真实,又曾向到过蜀地 的张载请教。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公元280年灭吴前夕,《三都赋》 终于问世了。一时间豪富人家竞相传写,以致洛阳为之纸贵。这当然是因为 当时文坛重赋,而《三都赋》又写得文采富丽的缘故,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 于它包含了当时朝野上下关心瞩目的内容:进军东吴、统一全国。《三都赋》 通过对蜀、吴、魏的描写,勾画了一幅三国鼎立的历史画面,并在《魏都赋》 中热情地预言西晋将统一全国。显然《三都赋》表现了左思早年的政治抱负 和进取精神。
用典
本诗与一般咏史诗的区别:
一般咏史诗是借史实以抒情言志,很少用比兴, 而这首诗却用到了比兴,由造物的不合理联想到人类 社会的不合理,到此主旨已明,但就此结束,此诗就 是一般的讽喻诗了,而非咏史诗。“地势使之然,由 来非一朝”过渡到咏史,引出两件史实,使诗旨更加 形象。
见物生情,由近及远。
归纳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