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 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 似的感觉,不由得不让人做冷静的思 考。
(3)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A、特征:咏怀古迹,荆门,明妃,青 冢 B、杜甫时年55岁,“美人迟暮”之感 与日俱增。昭君入宫见妒,远嫁边疆, 身死异国:杜甫入朝见妒,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两人遭遇何其相似,故诗人 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悲 愤之情。
主题:本诗通过描摹昭君当年相念故 土、夜月魂归的形象,表达昭君的怨 恨之情,同时寄托了自己远离故乡的 身世之感,和不被重用的忧思,怀才 不遇的感伤。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B、怀人伤己: 表达诗人对古人的某种感情(敬仰、
惋惜、缅怀……),抒发诗人个体感慨 (年华已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渴望建功立业……)
C、怀古伤今: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感叹。 诸如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繁华易逝, 自然永恒,人世沧桑,世事变迁,盛衰 无常…
D、借古讽今: 讽喻统治者要吸取古人教训(荒淫
误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不图收复,怯懦无能……)
同情下层劳动人民。 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担忧国 家民族命运。
七、手法:
借古讽今、借古伤今、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寓情于景、比喻、欲扬先抑、即事议论、衬托 等。 吊古伤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 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 借古抒怀:借古人古事抒发情怀; 以景衬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或铺垫主人公的心情 或者思想; 即事议论:就一件事情发表一议论。
归纳一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 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同病相怜和 对比失落。
2)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请从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这一 角度,来分析诗人所寄托的感慨。
具有荒凉意味的景物:鹧鸪、丘冢、 荒草、残月
五、内容及情感要点: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昏庸无道、社会不 合理 名地—昔盛今衰;吊古伤今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六、思想情感 A、理性反思:
诗人置身事外,冷静评述历史事件, 表达对历史事实的独特看法。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前三句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 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归纳二 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 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 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 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 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 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 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 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八、语言特点: 含蓄隽永、生动形象、雄浑深沉
3、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例析
(1)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A、从哪些特征看出这一首诗是咏史怀 古诗? B、白居易听琵琶女的弹奏,发出“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慨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又寄托 了怎样的情怀呢?
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来 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 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 违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 的关键,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 山再起,不死也没用。
归纳三: 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 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 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 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烈个人意识。 3、考试设题角度: (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 感慨?) (3)分析艺术手法
4、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
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 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果不是常识, 诗下注释会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 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 意。
问: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第一首《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 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 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 定能东山再起。 第二首《夏日绝句》是从节操(气节) 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 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
整理: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定义: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
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 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 衰的兴替之感。
咏史怀古诗 一、赏析三部曲:
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人和事? 2、体悟主旨: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和事? 3、分析技巧: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技巧?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 加“怀古”、“咏怀”等。
三、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四、常见意象: 古迹:乌衣巷、赤壁 古代都城:咸阳、金陵、长安、姑苏、 洛阳、汴京 发生重大事件地方:骊山、新亭、隋堤、 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柳营
名人故居、陵墓:乌江亭、陈琳 (“建安七子”之一)墓、李白坟、 湘妃祠。 古代历史:六朝、吴国、隋代、安史 之乱、南宋史、南唐后蜀; 重要人物:周瑜、诸葛亮、廉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