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题:第1章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题:第1章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下的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C.不论是以悲观者或乐观者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都十分突出
D.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消费水平B.资源数量
C.科技水平D.生产能力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并不能说明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高;目前,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是可以定量评估的。

第2题,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下图是2007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回答3~4题。

3.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 )
A.人口数量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D.国土面积
4.下列有关各国生物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比重大,因为青藏高原的面积大
B.巴西比重大,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大
C.印尼比重小,是因为国土面积小
D.印度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小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人口数量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

第4题,中国比重大与中国国土面积大有关;巴西比重大与巴西的气候条件有关;印尼比重小与国土面积狭小相关;印度比重大与耕地面积大有关。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5~6题。

5.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青海、西藏为高原,两地区的最大差异是地势高低和热量多少,这也是造成两地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

第6题,
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导致环境承载力低,而这里太阳能丰富,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可提高青藏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8.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7.A 8.D
【解析】
7.图中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8.当人口规模超过人口最佳合理容量时,人口再增长,生活质量就会下降;而当人口规模小于人口最佳合理容量时,人口再增长,生活质量会相应提高。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

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读图回答9~10题。

9.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10.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答案】9.B 10.B
【解析】
9.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区,就不存在生态赤字。

10.衡量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11.读我国人口垂直分析状况表,回答问题。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理由是什么?
【答案】(1)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

(3)西藏交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础改善
(4)不能。

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

【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和海拔较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我国川、黔、滇地区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教育和科技水平低,贫困人口较多。

(3)西藏交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西藏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

(4)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交通不便,加上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不能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

12.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答案】(1)大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3)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解析】第(1)题,直接看图例,进行方位描述并体现出变化即可。

第(2)题,人口压力指数越大,说明该省区环境承载力越小,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与我国人口多分布在东部、南部的情形相反。

第(3)题,评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主要是与资源的配置是否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