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六单元
一、拼音园地
1.易读错音节。
3、联系上下文体会带点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无论无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
..拿起了笔。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
..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者条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
..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4、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
他已经过世了。
我一定
..记住你的忠
..会永远
告,我永远
..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是鞋匠的儿子。
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
么.好。
四、阅读积累
(一)阅读积累
1.诵读并欣赏刘邦的诗《大风歌》,体会一代开国皇帝的宏大抱负。
2.读一读中外名人传记,讲一讲他的小故事。
3.《詹天佑》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
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被选派赴美留学,20岁耶鲁大学毕业,学成归国。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过程中,克服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开凿居庸关隧道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八达岭隧道采用“竖井开凿法”;
他还设计“人”字形线路巧妙解决火车上坡的困难。
通过本文学习,我们还要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鞋匠的儿子》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政治家。
于1861、1965年两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被称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本文叙述了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表现了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文中参议员的态度变化是一根隐线:尴尬—羞辱—大笑—
迹的习作。
我们盐城有哪些名人呢?悦达启亚的创始人胡友林、身残志坚的“农业科技大王”姜德明,身边的致富能手、校园里的小明星……都是我们采访的对象,通过调查、访问,搜集了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就可以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写生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
同学们,冬天正是读书时。
认真答卷,审清题目,细心答题,再注意书写工整,相信你会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的。
积累与运用
()波.()浪.
四、请分析每组倒顺词的特点,再仿写三组。
雪白—白雪
演讲—讲演
五、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根据要求写句子。
(1)家乡的变化真大,(把句子改成夸张句)
(2)词典是知识的海,是学习的帆。
(照例子写比喻句)
(3)以“母爱”为主题写排比句。
(4)草原上的花,把它们直接移植到天堂上去,毫不逊色。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2、结合课文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天才是不需要转弯抹角的,自信就是他们最好的通行证。
()冯·卡门开怀大笑,这是伯乐的笑,统帅的笑。
()钱学森先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开始讲他对航天航空的一些认识,仿佛他不是来拜师的,而是来向冯·卡门描绘共同奋斗的前景的。
阅读与感悟
六、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1.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原名,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
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抒发了,给人以。
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
的工程最艰巨。
居庸关,,詹天佑决定采用从
的办法。
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
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她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法。
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
一半。
1.把空格处按课文填空。
2.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开凿示意图。
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
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
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
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
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
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生活与表达
八、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波.()浪.花言巧语争奇斗艳千奇百怪
四、雪白—白雪(颠倒后,改变意思)刷牙-牙刷警报—报警上海-海上
演讲—讲演(颠倒后,意思不变)合适—适合样式—式样编选—选编五、1、家乡的变化真大,真是翻天覆地呀!
书籍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母爱是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一泓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一缕阳光,温暖我们的心房。
草原上的花,即使把它们直接移植到天堂上去,也毫不逊色。
2、(1)奉献——享受
“终于”体会到巴金爷爷明白生命的意义是经过种种努力得来的。
(2)体会到林肯宽大的胸襟,以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3、:;;“”。
?、。
!
4、(4)(2)(6)(1)(5)(3)
六、1、《给家乡孩子的信》李尧棠《家》《春》《秋》、《雾》《雨》《电》。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八、九、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