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学复习材料

行政法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介绍一、行政的概念和特点二、行政权三、行政法的概念和地位四、行政法的内容及其特点五、行政法的形式(渊源)六、行政法律关系七、几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行政1、基本分类:私行政、公行政二者在主体、性质、手段、目的上有区别。

2、概念和特点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即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

3、特点:1)国家意志性2)法律性3)执行性4)强制性行政权1、定义:是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2、内容:国家行政规范制定权;证明、确认权;对权利的赋予、剥夺权;对义务的科以、免除权;对争议的调处权。

3、特性:执行性和优益性;法律性和强制性;不可处分性。

4、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1)区别:行政权力公民权利主体国家机关或组织公民性质国家行为不属国家行为动词搭配行使享受实现上单方性多不具有处置上不能自由处置可以放弃或转让2)联系:行政权力源于公民权利,是其一种特殊式。

一方权利(权力)的实现,要求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

对于公民,既要守法,要服从、配合和参与行政管理,尊重行政权的合法行使;又要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的滥用或不当行使。

行政法的概念和地位概念: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的总和,是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仅次于宪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地位: 1、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体现和组成部分2、是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标志3、有助于提高国家行政管理的效率4、是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行政法的内容及其特点1、内容:1)有关行政主体的法律规范2)有关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3)有关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4)有关行政违法和行政责任的法律规范5)有关行政救济的法律规范2、内容的特点:1)行政目标的优先性2)内容的广泛性和易变性3)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的交织性行政法的形式(渊源)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也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载体。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法律解释7、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1、宪法国家行政权力的来源和行使权力的基本原则行政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和行政体制行政组织及权限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及处理原则2、法律关于行政权力的设定及权限范围方面的法律关于行政权力行使及运用方面的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必备的前提条件:1)从属于宪法和法律,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2)须是按法定程序和方式制定发布的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有: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3)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规章的制定机关有: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3)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6、法律解释:依法享有法律解释权的特定国家机关对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其效力位阶:一般来说,立法解释优于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司法解释优于行政解释。

其法律效力:法律解释不应超出法律本身的范围;法律解释的机关应享有解释的权限;法律解释应遵守法定程序。

7、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国际条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缔结的有关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规定并确定其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议。

行政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间相互签订有关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的各种协议。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人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具体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直接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服务关系、合作关系、指导关系、行政赔偿关系。

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关系。

1、特点1)主体上,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内容上,都与国家行政权力直接有关3)内容处分上,当事人对权利与义务不能自由处分4)双方当事人所处的地位上,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享有很大的优益权5)解决争议的方式上,行政主体有处理行政争议的权力2、构成要素1)主体: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2)内容:主体在该关系中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目标,也是权利和义务的媒介。

包括人身、行为和财物行政法学与行政法区别——归属不同;对象范围不同;任务不同联系——行政法学是有关行政法的学科,而行政法则是行政法学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行政法学与行政学行政法学行政学研究着重点国家行政管理的合法性,解决科学性,旨在提高国家行政主体如何依法行政行政管理的效率属性法律学科管理学科联系:都与国家行政管理有关,都以其有关问题为研究对象;有部分内容重合,不少国家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同时被行政法所确认,从而同时成了行政法学的内容。

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区别——研究着重点不同;属性不同联系——行政法学研究行政法,行政管理学研究行政管理活动,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行政法既是行政管理的根据,又是行政管理的手段。

离开了行政法,现代行政管理就不可能进行。

另一方面,行政法是为了调整行政管理而制定的,是作用于行政管理和为行政管理服务的。

离开了行政管理,行政法就失去了存在第二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本章内容介绍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及特点二、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机关、行政组织的区别 三、中央国家机关 四、行政主体的类型五、关于几种特殊情况对行政主体的认定 六、行政主体之间关系-纵向关系行政主体概述一、行政主体的概念:是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

二、行政主体的特点1、职权要素:享有国家行政权力或行政职权2、组织要素: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3、名义要素:要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4、责任要素:独立地承受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果和行政诉讼的效果 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二):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但是行政法主体未必就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仅限于组织,不含个人,行政法主体既可能是组织也可能是个人。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国务院,省、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机构(政府所属的部、委、厅、局、处、室 ) 内设机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行政职权 行政优益权 行政职责 固有职权 授予职权 行政优先权 行政受益权 合法 合理 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方 监督主体 行政主体2、各级人民政府直属的内部机构3、政府职能部门下设的内部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在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别授权的情况下,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如公安派出所、县级工商局设置的工商所,县级税务局设置的税务所临时机构: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为协助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设立的,协助其处理某些临时性行政事务的组织(如: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其在特定时期,为处理特殊的行政事务而被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一)行政主体:代表国家实施行政权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时的三种身份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时提示:行政机关只有在行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二)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其他组织)。

提示:行政主体不限于行政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被授权组织)指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是依据法律、法规(宪法和组织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而取得行政主体的资格,并能行使行政职权的非国家行政机关。

(一)范围(二)与行政主体的关系(三)授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必须具备的条件1.行政机构:A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B行政机关的某些内部机构(商标评审委员会、专利复审委员会、公安消防大队交警大队、价格监督机构、步行街管理办公室下设的南京路步行街监察队)2.社会组织(工会、共青团)人民团体(残联、妇联、红十字会、法学会)行业协会(律协、会计师协会、佛教协会)。

3.企业单位:(行政性公司)地铁运营公司、烟草自来水煤炭煤气电力公司、中国工行、中国建行、中国农行、中国银行等,在现金管理方面享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4.事业单位(卫生防疫站、检验检疫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构、高校)(二)与行政主体的关系在依法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职权时,则成为行政主体的组成部分;没有经过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的行政机关内部机构或某些组织,即使它们行使着行政职权,仍然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也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被授权组织在从事行政职权以外的其他活动时,也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是普通的组织。

(三)授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必须具备的条件:由特别授权(法律法规的直接授权);具有相应的组织形式;符合法定程序要求。

行政机关、行政机构与行政组织行政机关是联结各行政机构的综合体。

在三者中,只有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可以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定主体。

行政机构不具有独立的编制和财政经费预算,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进行管理;一般可作为行政相对人;只有在法定授权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行政组织则没有独立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任何可能性。

中央国家机关1、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2、国务院各部(专业性)、委(综合性);3、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国家统计局、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4、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商务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医药管理局、烟草专卖局;科技部――地震局、专利局;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局、海洋局、测绘局。

地方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厅局委)、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由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派出)、区公所(由县级人民政府派出)、行政公署(由省级人民政府派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