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树木地生长发育规律

园林树木地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一)根系的年生长动态(二)1、根系生长一般比地上部分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部分,秋季晚于地上部分。

(三)2、年生长有高低峰(四)(1)高低峰出现往往与地上部分交错进行(五)(2)根系出现高低峰的次数和强度与树种、年龄等有关(六)(3)夜间快于白天(七)(一)芽的特性(八)1、芽的异质性(九)(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十)4、萌芽力与成枝力(十一)(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十二)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十三)(2)不同树种的萌芽力和成枝力不同(十四)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榆、松、枫、、柳等。

(十五)萌芽力弱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梨、丁香、国槐、臭椿等。

(十六)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桃、杏等(5)萌芽力的另一种解释概念:不定芽的萌发能力。

大多数的阔叶树具有不定芽,萌芽力强,少数萌芽力弱,如桃树;大多数的针叶树萌芽力弱或无萌芽力,如松树和云杉无萌芽力,柏类有萌芽力。

萌芽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萌芽力的强弱与部位有关,基部萌芽力强,上部萌芽力弱。

意义:这一点很重要,树木的栽植和修剪都要考虑这一点。

萌芽力强的可以在栽植、养护和老树更新时进行修剪,无萌芽力的树种不能进行修剪和无性更新。

(二)枝茎习性1、分枝习性(1)总状分枝2)合轴分枝式(3)假二叉分枝式2、顶端优势(1)概念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2)表现①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

③树种的差异。

乔木顶端优势强可形成高大挺拔的树干,灌木顶端优势越弱,生长矮小呈丛状。

④幼树、强树的顶端优势比老树、弱树明显。

⑤树干或枝条出现层性受顶端优势作用、新萌发的枝条多集中在枝条顶端,构成一年一层的向上生长,形成树干或枝条成层分布,这种现象叫层性。

三、叶和叶幕的形成一)叶的形成1、叶片的形成叶片是由芽的叶原基发展而成。

2、叶片形成大小的差异(1)全年展叶的树种春秋季形成的叶片小,夏季形成的叶片大。

如新疆;封顶早的树种,春季形成的叶片小,夏季形成的叶片大,如丁香。

(2)同树种不同枝的差异梨和苹果的长枝,基部和稍部叶均小,中部叶片大;短枝叶片除基部叶发育都较短外,其它叶片大体接近。

(3)叶片的光合作用与叶龄有关即由基部随叶龄增加向上移动,新生叶生理活动最旺盛,常绿树也以当年的新叶光合能力为最强。

(二)叶幕的形成1、叶幕是指叶在树冠集中分布区而言。

2、叶幕形成的变化(1)随种植方式不同①单株幼龄树树冠外都有树叶分布,其树冠的形态和体积也是叶幕的形态和体积;成年树树叶集中在树冠外围;无主干多呈弯月形叶幕;有主干多呈圆头形;老年多呈钟形或伞形叶幕,依树种而异。

②片林片林呈平面形或波浪形;(2)随整形方式变化(3)藤本植物的叶幕随攀附的构筑形体而异。

(4)随(落叶树)树种不同(5)随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而不同四、花的形成和开花(一)花芽分化1、概念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2、花芽分化期(1)生理分化期生长点转向分化花芽而发生生理代谢变化的时期。

(2)形态分化期是指花或花器原始体发育过程所经历的过程。

一般分为:①分化初期,由叶芽分化转为花芽分化;②萼片原基形成期;③花瓣原基形成期;④雄蕊原基形成期;⑤雌蕊原基形成期。

(3)性细胞形成期3、花芽分化的类别(1)夏秋分化型(2)当年分化型(3)多次分化型二)树木开花1、开花的顺序性(1)树种间开花先后在同一地区,各树种开花期相互有一定的顺序性,如呼市:桃、杏、连翘、丁香、榆叶梅、山丁子、玫瑰,珍珠梅、槐等。

2、开花类别(1)先花后叶类如连翘、桃、杏、榆叶梅等。

(2)花叶同放类开花和展叶几乎同时,如榆叶梅。

此外多数能在短枝上形成混合芽(如丁香)。

(3)先叶后花类一般于夏秋开花,如玫瑰、国槐、珍珠梅等。

六、园林树木各器官的相关性树木某一部位,某一器官的生长发育,常能影响另一部位或器官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这种表现为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植物生理学上称为“相关性”。

相关性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植物体营养物质供求关系和激素等调节物质作用的结果。

树木各部分的相关性,是制订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地上部树冠与地下部根系的关系1、动态平衡地上枝叶制造有机物,地下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地上和地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保持动态的相对平衡。

一方受损必然影响到另一方从而影响整体。

2、生长节奏交替通过错开生长高峰自动调节养分供应的矛盾。

根常在较低温度下比枝叶先行生长,当新梢旺盛生长时,根生长缓慢;当新梢渐趋停长时,根的生长则达高峰;当果实生长加快,根生长变缓慢;秋后秋梢停长或采果后,根生长又出现一个小的生长高峰。

3、保持一定的根冠比①分布围:根幅大于冠幅,根的垂直分布小于树高;②根系和树冠在生长量上常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为根冠比。

但根冠比常随土壤等环境条件而变化。

(二)消耗器官和生产器官之间的关系1、叶片(生产器官)的多少直接影响枝、花、果等消耗器官的生长。

2、叶片向消耗器官输送营养物资的流向,是和树体生长发育中心的转移相一致。

叶片所制造的营养不能同时满足每个消耗器官的需求,而是根据树木各器官在生长发育的节律性,在不同的时期首先满足某一个或某几个代谢中心的需求,按一定的次序优先将光合产物送到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消耗中心,以协调各个器官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来说。

幼嫩、生长旺盛、代谢强烈的器官或组织是树木生长发育和有机质养分重点供应的中心。

树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中心,大体上与生长期树体物候期的转换相一致。

(十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十八)1、根枝叶生长与开花结果(十九)①根枝叶的营养生长是开花结实的基础(二十)②枝条生长过旺会减少开花结实(二十一)③果实的发育影响枝的生长(二十二)一、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年周期(二十三)(一)树木物候期的基本规律(二十四)1、顺序性(二十五)是指树木各个物候期有严格的时间先后次序的特性。

(二十六)2、不一致性(二十七)是指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物候期通过的时期各不相同。

(二十八)3、重演性(二十九)在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刺激下,如自然灾害、病虫害、栽培技术不当,能引起树木某些器官发育终止而刺激另一些器官的再次活动,如二次开花、二次生长等。

(三十)(二)落叶树木的年周期(三十一)最明显的可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

(三十二)(三)常绿树的年周期(三十三)常绿树也要经过四个时期,但落叶不集中,保持常绿。

所以年周期不明显。

(三十四)3、根据早期生长速度的快慢划分为三类:(三十五)速生树:20年能达20米,、柳、刺槐、臭椿、落叶松。

(三十六)中生树:20年能达10-20米,油松、园柏、榆树、国槐等。

(三十七)慢生树:20年能达10米以下,如云杉、侧柏、卫茅等。

(三十八)测试1、柳树等萌芽力强的树种,才有“树上长树”现象。

Y2、营养繁殖树与实生树的生命周期是相同的。

N3、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交错进行。

Y4、合轴分枝形成的主干通直。

N5、大多数树种没有层性现象。

N6、顶端优势强的树种必然干性也强。

Y7、云杉比油松在初期慢,后期比油松生长快。

Y8、国槐、臭椿等定芽的萌芽力弱、成枝力强,而白蜡、山桃等却萌芽力强、成枝力弱。

Y9、云杉和松树定芽的萌芽力和成枝力都强,所以能更新复壮。

N10、一般来说,幼年树以短枝为主,成年树以长枝为主。

N1、______花芽是夏秋分化型的。

2①珍珠梅②连翘③国槐④玫瑰2、_____的花芽是当年分化型。

3①丁香②榆叶梅③臭椿④榆树3、下列现象的______与顶端优势关系不大。

3①枝条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③开花结果自上而下递减④上部枝条比下部枝条生长强4、多数树种在______的情况下,不利于花芽分化。

3①根系旺长②枝条缓长③枝条旺长④叶量大5、开始生长最早的树种是______。

1①油松(或樟子松)②云杉③侧柏④桧柏6、_____的枝条在夏季结束生长。

1①臭椿②树③刺槐④落叶松7、_____属于生长较慢的树种3①树②臭椿③国槐④刺槐、8、_____属于总状分枝1①树②臭椿③国槐④刺槐、9 _____属于合轴分枝。

2①丁香②梓树③油松④云杉10、开花最晚的树种是_____。

3①梓树②臭椿③国槐④刺槐1、______花芽是夏秋分化型的。

124①榆叶梅②山桃③柽柳④黄刺瑰2、_____的花芽是当年分化型。

134①梓树②树③刺槐④火炬树3、_____是全期生长型树种。

23①梓树②柳树③刺槐④丁香4、_____属于生长快的树种124①柳树②臭椿③白蜡④刺槐5、_____属于总状分枝13①树②丁香③樟子松④榆树第二章园林树木栽植地立地条件一、立地条件概念凡是与园林树木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环境条件)。

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生物、人为等因子。

二、立地因子概述(一)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降水。

温度主要随纬度变化,影响树木的分布和生长。

降水随经度变化大,也影响树木的分布和生长。

西北地区树种少、生长差,树种引种困难。

主要原因是温度低和降水少,栽培中选择耐寒、耐干旱的树种。

(二)土壤条件土壤是林木根系生长的场所,它供给林木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分和养分,主要包括以下因子。

1、土壤种类(以蒙为例)森林土壤: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褐土,肥沃湿润,适合森林生长;草原土壤: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干旱、有钙积层,适合灌草生长;荒漠土:沙土、戈壁,干旱贫瘠,流动性大,适合耐旱性树种生长;农业用土:灌淤土、冲积土,肥沃湿润,适合多种树种生长;非地带性土壤:沼泽土、草甸土、盐碱土、沙土,各有特点。

2、土层厚度是土壤的容量因素,土层厚度标志着土壤养分含量的多少,特别是石质山地显的特别重要,但在平原和黄土丘陵地区就不是林木生长的限制因子。

3、有机质含量、机械组成、结构、紧实度、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的质量因素。

(1)机械组成壤土:保水保肥力最好;粘土:保水保肥力好,但通透性差沙土:通透性好,但土壤贫瘠缺水各层次的机械组成是不同的,如上层是土,下层是沙石,草原土壤的钙积层。

(2)结构(3)有机质含量(4)紧实度(5)盐碱含量一般土壤含盐量不宜超过0.3%(三)地形包括海拨高度、坡向、坡形和坡位、坡度,小地形等,是间接因子,地形因子影响小气候(光、热)的重新分配和分布,从而影响树木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