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理论试题卷一(选择题,供100分)一、选择题1、机体吸入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A、新陈代谢B、小好洋气C、呼吸D、呼吸系统2、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直线却挺费劲,这主要是因为()A、大肌肉和小肌肉发育的晚B、小肌肉发育晚,大肌肉发育早C、大肌肉发育晚小肌肉发育早D、孩子练习的少3、婴儿漾奶的原因主要是()A、贲门太紧,且胃处于水平位B、贲门松,且胃处于水平位C、喝奶速度太快D、喝奶时吞咽下奶瓶里的空气4、幼儿乳牙先后脱落,逐渐换上恒牙的年龄是()A、2-3 B、3-4 C、4-5 D、5-65、下列不属于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骨 B、骨骼肌 C、骨连接 D、骨髓6、为了促进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一些()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7、婴幼儿让他干什么,他乐于接受,但是让他别干什么就很难,这是由幼儿神经系统的什么特点决定的()A、脑细胞耗氧量大B、睡眠时间长C、脑细胞数目的增长D、大脑皮质易兴奋,不易抑制8、儿童乳牙共有()颗。
A、28 B、26 C、20 D、189、在下列消化系统的功能中幼儿较成人较强的是()A、胃的消化功能B、肠的吸收功能C、肝的解毒功能D、以上都不是10、乳牙共20颗,出齐年龄是()A、一岁左右 B、一岁半左右 C、两岁左右 D、两岁半左右11、幼儿园课程以()让幼儿获得获得知识,认识事物。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基本知识 D.基本技能12.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
A.综合教育 B.启蒙教育 C.独立性教育 D.适宜性教育13、“五指活动”课程的提出者是() A、陈鹤琴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陶行知14、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15、幼儿园课程以()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A.教师讲授 B.幼儿自学 C.幼儿的直接经验 D.幼儿的间接经验16、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
A.直接的“教”和间接的“教” B.教师的“教”C.幼儿的“学” D.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17、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入手。
A.行为 B.意志 C.情感 D.认识18、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
A.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能力 B.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C.教师与上级领导的沟通能力 D.幼儿与家长的沟通能力19、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A.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 B.确保幼儿心理健康C.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D.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20、对课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B.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和获得的经验C.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D. 课程是教学方法21、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
A.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 B.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C.幼儿的潜力 D.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22、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知识和经验B、生活与实践C、游戏和活动D、现象与情景23、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综合性 C.活动性 D.发展适宜性24、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能力 D.幼儿的社会性25、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A.上课 B.游戏 C.活动 D.参观26.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 B科学实验 C 分类 D测量27.()时期是语音发展的关键期。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2-3岁28.()幼儿在游戏中能学习正确运用反义词、量词和连词等,并能说完整的复合句。
A 小班B 中班 C大班 D一年级2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A 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B 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究的过程C 在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究过程D 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究过程30.下列动物中,最不适合幼儿园饲养的动物是()A 猴 B鸡 C兔 D羊31.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A小班 B中班 C 中班和大班 D大班32.下列对于社会化说法正确的是()A 儿童独立掌握社会规范B 消灭儿童的个性C 消除儿童的个体差异D 儿童的发展同步进行33.儿童社会化的前提是()A 认知的发展 B情绪调控 C 情感发展 D 注意发展34.婴儿对语音,尤其是对母亲的语音偏爱发生于()时期。
A胎儿中后期 B 新生儿期 C婴儿期 D 幼儿期35.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占() A 10% B 30% C 70% D90%36.一般来说,小班可侧重于()A 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B 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观察C 思考事物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37.婴儿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是()A 养育方式B 儿童气质C 营养状况D 环境因素38.矛盾型依恋的儿童与母亲重逢时可能表现出()A 喜欢和活跃B 平静和欣慰C 激动和拥抱D 生气和踢打39.依恋形成以后,不会发生的行为是()A听见声音就及时反应 B 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紧张C 主动寻求依恋对象D 与依恋对象重逢时哭闹40.观察、探索事物成长、变化过程的方法属于()A个别物体的观察 B个别现象的观察 C比较观察 D长期系统性观察41.下列关于科学区的说话中错误的是A科学区是儿童进行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场所B科学区所提供的材料要精心考虑,不必求全C科学其所提供的材料要避免与教学内容重复D开展科学区活动时,要注意个别指导42.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是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C 观察和探索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冰、雪、雾、雨等 D了解雨的成因43.学前儿童掌握下面语词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饼干—漂亮—但是B 饼干—但是—漂亮C 漂亮—但是—饼干D 但是—漂亮—饼干44.教师组织科学活动“怎样使灯泡亮起来”,给幼儿提供灯泡、电线、电池,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使灯泡亮起来。
此活动采用的方法是()A 操作法B 示范法C 观察法D 游戏法45.教师在确定了“认识蔬菜”的活动目标后,又因为幼儿对“蔬菜长在哪里”更感兴趣而做了调整,这种做法反应了()A 教师太随意,不负责B 教育目标要及时调整C 要科学分解教育目标D 教育目标要涵盖全面46.幼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其从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这种观察方法是()A 比较观察B 个别物体的观察C 个别现象的观察D 长期系统性观察47.李老师将一只兔子带到活动室,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认识兔子的特征。
这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A 思想性B 发展性C 直观性 D科学性48.下列哪种说法不属于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A 片面到全面B 表面到本质C 前概念到概念D 概念到生活概念49.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是()班的教育目标。
A 小B 中C 大50.根据观察方式的不同,观察技能可分为()A 环视法和扫视法 B环视法和点视法C扫视法和随机观察 D随机观察和目的观察卷二(非选择题,供10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7个小题,共40分)1、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6分)2、如何保护婴幼儿的乳牙。
(6分)3、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5分)4、幼儿智育的内容。
(5分)5、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2-6岁儿童的语法结构的发展大致表现出哪些趋势?(6分)6、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的表现形式有哪些?(7分)7、说说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5分)三、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6分)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婴幼儿的消化系统中其牙齿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咀嚼食物帮助消化,而且有利于发音和恒牙的健康,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2、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7分)午睡时间,一名幼儿怎么也不睡,教师允许他到活动区自己活动,并告诉他:“轻轻地,不要影响别人午睡。
”你赞同这位教师的做法吗?请用相关的教育原则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3、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园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应。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年龄、性别、个性及身心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教育者有时要创设专门的环境,满足不同幼儿对环境的特殊需要。
(1)这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哪一项基本原则?(2分)(2)幼儿园环境创设还有哪些原则?(5分)(3)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注意什么问题?(6分)4、阅读《有趣的石头》(科学活动中班)的活动片段,回答以下问题。
A摸一摸、看一看:石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按自己的感觉把石头进行分类。
B比一比、称一称:石头的轻重。
C敲一敲、听一听:鼓励幼儿用小棒或石头敲击石头,听一听有什么不同,利用石头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编奏自己的乐曲。
(1)该活动属于科学活动的哪一类型?科学活动还有哪些类型?(6分)(2)请以石头为主题设计五个活动名称。
(5分)(3)该活动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方法的运用要点。
(5分)四、综合实践题(本大题共14分)1、请帮助某小班老师设计一个小班科学活动《认识西红柿》的活动目标。
(3分)2、请围绕你设计的活动目标,为该活动设计一个活动片段。
(11分)要求:(1)语言简洁,条理清晰;(2)内容完整,结构合理;(3)能够体现直观性、趣味性、主体性等原则。
答题卷二、简答题1、2、3、4、56、7、三、分析论述题1、2、3、4、四、综合实践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