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采薇》(节选)(部编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采薇》(节选)(部编版) (共16张PPT)
作业
①背诵全文。
② 寻找《诗经》中 其它感兴趣的诗歌 借景抒情 对战争的厌恶
感谢使用
《《采论语薇》 》
教学目标
①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生疏字词。 ②翻译全诗,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③背诵。
新课导入
《采薇》是出自《诗经》里的一篇诗歌。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主要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有赋、 比、兴三种。
大雪纷飞,时光流逝,加上归家的 路途遥远,又渴又饥更加重了主人 公内心的悲苦。
词汇理解
1 薇:植物名。
2 昔:从前,指出征时。
3 往:指当初去从军
4
依依:形容柳丝轻轻 随风摇曳的样子。
5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6 雨雪:指下雪。 7 迟迟:指迟缓的样子
8 载:又
9 莫:没有人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经》 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出自 周代各地的民歌歌谣;《雅》多为贵族举行各种典礼或 宴会时演唱的乐歌,又分《小雅》和《大雅》;《颂》 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 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 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 祭祖 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 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直接写主人公归途中困 苦状态的是哪一句?直接抒发 情感的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 1.“柳”通'留“表达了主人公
离家出征时对故乡、对家人的 恋恋不舍之情。
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课后积累:
反映战争残酷的诗句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x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yù fēi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和“今”,“来”和“往”形成鲜明对 比。作者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借景抒情,用 春天随风飞扬的柳枝渲染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情 感,用大雪纷飞来表达如今返家时的艰难与内 心的凄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xī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yù fēi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①本篇诗歌的感情 基调是什么样的?
悲伤
思考
②本诗包含了征 人的哪几种情感?
探究
对战争的厌恶 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近乡情更怯”的忧惧
③赏析“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
借景言情
④你还读过哪些类 似的诗篇,试着对 比一下。
请回答:
1.古人常用扬柳送别,诗 中写杨柳表达了主人公的什么 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