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教育案例

我的教育案例

我的教育案例陕西商丹高新学校陈娟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是春蚕,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芸芸众生,沧海一粟,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我自参加工作十载来,为了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成长,在教育生涯中兢兢业业,以良好的师德书写着我的教育故事。

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自2008年从教至今,我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书写着我的师德教育故事。

奖状成家里唯一的装饰品时间倒流到2012年12月,吴美刚是砚池河镇九年制学校初一的一名学生,家住砚池河镇的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向来品学兼优的他,可突然有一天,我却发现这个孩子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偶尔还会发呆,我感觉自己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经过一番调查,我才从班主任刘老师那里知道了这个孩子家里的具体情况:父亲忠厚老实,母亲多重残疾,常年卧床,年近六旬的大伯也患有重病,他们一家四口人生活在三间土坯房里,家境极其贫寒,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没过几天,事态还在恶化:孩子提出退学的想法。

班主任刘老师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告诉了张校长,几番询问,吴美刚才口出真言:“自己挫学回家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

”听了这些话后,我们几个代课老师轮番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几经口舌,孩子终于打消了退学的念头,但提出了想回家看看的想法。

在张校长的建议下,我们一行六人准备去家访。

我们冒着鹅毛大雪,翻山越岭,提着一些生活必需品,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吴美刚的家。

进了家门,我被眼前的情景惊愕了:这是一座三间的老式土坯房,吴美刚一家四口就住在这里。

房屋因为年久失修,墙壁都变得漆黑了。

在光线稍好的堂屋里堆放着土豆和一筐白菜,吴美刚说这是他们冬天的唯一的蔬菜。

因为房子太小,吴美刚就直接住在了厨房里。

在紧挨床铺的墙上,贴满了吴美刚在学校获得的奖状,这半面墙的奖状也成了这个家里唯一的装饰品。

看到这里,我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突然感觉揪心得疼: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贫困的家庭,看起来开朗阳光的孩子还背负着这么沉重的负担。

孩子把我们领到了他的“卧室“,这其实根本算不上卧室。

吴美刚的卧室里床铺和灶台相邻,灶台上有两个大锅,一个锅里放着没有清洗的碗筷,一个锅里放着煮给猪吃的猪食。

看着这些,吴美刚没有休息,赶紧脱下棉袄穿着一件薄秋衣,迅速地洗起了碗筷。

吴美刚说他们家里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种地和板栗收入,一年下来也就2000余元。

看着如此懂事的孩子,我不禁发出感叹:有生如此,老师何求?可此时我早已泣不成声,其他同事的眼睛里也闪烁着泪珠。

此情此景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感动,当时我就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200元钱,其他同行的老师也纷纷慷慨解囊,吴美刚却再三推辞,最后在我们的再三劝说下,孩子才流着泪收下了钱,还连连说:“我以后有能力了会把钱还给老师的。

”我们在吴美刚的家里停留了半天,看到孩子父亲额头上清晰可见的皱纹,就可知皱纹下藏着的艰辛和苦难,又看到卧床的孩子母亲和他那年过六旬的大伯,就可想而知家里的生活有多么不易,我已经干了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经常抽时间找孩子聊天,一边给他打气鼓励,一边给他赠送书籍慰藉。

有时候还帮他辅导功课,事事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他。

在我们的帮助之下,吴美刚同学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有了坚定的学习信念,他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父母走出山沟沟。

两年多时间,他时时刻刻记住自己当初的诺言,果然不负众望,2014年六月,吴美刚以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商洛中学。

时至今日,我至今记得吴美刚,2017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男生李华,从入学考试来看学习成绩不算好,通过交谈得知成绩不好是他转学的主要原因,想换个环境好好学习,考上高中。

一开始李华表现的很积极,上课、下课、作业、背诵,虽然不能与其他同学一样,但也能按时完成。

然而,好景不长,才短短一个月除了学习上的困难,李华身上还暴露出一些别的问题:迟到,上课睡觉,与同学不融洽等等。

有一次,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李华照例又迟到了。

我若无其事地开始讲课,同学们看到我没有问什么,便认真听起课来。

十几分钟过去了,李华进了教室,我仍然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让他回了座位。

下课后,学生们都跑去做操了,李华没有去而是跟着我进了办公室,我先开口问:“有事吗?”他含歉意的解释说:“我的作业没有带,能不能晚点交?”我接着说:“只是没带作业吗?”他不说话。

我一边看书一边心平气和的说:“好吧,你去吧。

”没过几天,李华竟然在课堂上睡着了。

下课后,李华跟着我进了办公室。

半个小时后,他先开口说:“老师,是我不对。

”我追问:“哪里不对?”“不该上课睡觉。

”我继续问:“为什么上课睡觉?”他看事情已经没法隐瞒了,才说了实情,自己因为上网成瘾才被父母从县里转到我们这的,想就此断了他的网瘾,可没有想到根本没用。

听到这里,我打断了他的话,说:“你对电脑很精通?”他被我问的愣住了。

我告诉他,我正准备上一节关于网瘾危害和网络安全的课,并决定由他负责收集资料和制作课件,他被我的决定吓坏了,半天没说出话。

我说:“好了,你去准备吧。

这两天不用来上课,认真点,别让我失望。

”随后的两天他真的没有来,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否正确,但如果这也不行,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第三天他来了,课件制作的很好,材料很丰富,讲解的也很到位,最后他用自己的例子提醒大家:网络真的不是我们这个年纪应该过多涉足的。

说到最后他懊悔的低下了头,再抬起头时,我们看见他的眼圈红红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狠狠的说:“我要摆脱网瘾,我要永远离开昏暗的网吧!”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个阳光的少年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特别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如果我们一味对其行为加以否定,坚决打击,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成效不一定明显。

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有了自尊,所以老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以简单的规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更不可以动辄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

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更多的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

那么,怎样达到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呢?事后我得到两点启发:一、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案例中李华的行为无疑是非常不可取的,换作平常,也许有的教师就会大光其火,将他训斥一通或者把他家长叫来批评、责骂一顿,让其他学生都陪坐在那里挨训,教师愤怒的情绪传染给全班学生,以至于这节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恢复就难了。

我记得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课前我有什么烦恼和不快,一到上课,就得像川剧演员变脸一样,换作笑脸面对学生。

”在这件事情中我始终能稳定自己的情绪,虽有生气但很快控制了,使课堂能平静的继续上课,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也学到了沉稳的气质。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很多教育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教师把握不住,过后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

在这件事的处理中,我没有用我的“烈火”把学生烧焦,也没有当头给学生一盆“冷水”,有时候沉住气“不急不燥”的慢慢来也不失为上策。

关键是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并真心愿意改正,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又做到了趁热打铁,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师生之间更加理解和信任。

在对待学生错误的问题上,如果不是非立即处理不可的事,就不要急于求成地去处理,而是先放一放,缓一缓,让师生双方消消气,待心平气和后在作处理。

在“气头上”和在“心平气和”状态下处理问题,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气头上处理问题,免不了会使用过激的言辞,甚至会采用粗暴的行为,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反还会激化矛盾;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处理问题,讲究处理技巧,耐心听取当事人的辩解,客观公正地进行处理,才会在行为上不失教师身份,使当事人容易接受和认同。

对学生来说,放一放,冷一冷,能避免因一时感情冲动而做出无视师长的撒野行为,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重新认识和自我反省的机会。

学生通过重新认识,自我反省,获得了正确认识,就会主动的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有利于解决问题、解开疙瘩。

从上述案例的结果来看,这种处理学生错误的方法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处理方法。

这要求我们在处理某些事情时,能够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压住自己的火气,以柔克刚,使火药味较浓的局面发生急转,对立双方很快走到一起,达成谅解。

教育是一项细致敏感的工作,如果仅凭热情想教育好学生显然不够,而是要求我们应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力和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时间从我指尖轻轻地划过,指针又停留到了2018年9月,开学时我也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商丹高新学校。

初来乍到的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同时也有一丝惶恐,对工作一向认真的我,对每年开学时的新生也是格外留心。

报名当天早上,我就知道马依恒是今年五年级五班的一位新生,他看似弱不禁风,但骨子里却透着一种不服输的意念。

开学报名的第一天,随着下午家长陆陆续续离开了学校,孩子也顺利完成了报名。

就这样夕阳逐渐落入了山的怀抱,这一天也落下了帷幕,接下来孩子就由我们负责,这一天基本上相处愉快。

第二天早上,我从班主任杜老师那里得知马依恒的具体情况:孩子家里有四口人,父亲身体不好,常年拖着带病的身体在外打工,家里两个孩子上学,老大马依恒在我校就读,女儿在农村上幼儿园,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没法务工,家里仅靠父亲的收入维持生计。

现在一家四口挤在三间砖混平房里,房子由于年久失修还时而漏雨。

马依恒是班里的一位贫困生,也是我的帮扶对象,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更是对这个孩子多了一份关爱。

9月3日这天上早读时,我正在教室里检查孩子们的背诵情况。

突然听到有位女生说:“陈老师,马依恒哭了。

”话音刚落,我就快步来到孩子身边,先轻轻地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温柔地说:“告诉老师,你怎么了?”可他半天不说话,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几番询问,孩子才小声说:“老师,我----我没有课本。

”一听我就明白了,马依恒是新生,他的书是原学校发,孩子的父母还没有给孩子把书送来。

“不要担心,你先用老师的书。

”“谢谢老师!”“不要客气,这是老师该做的。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下来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表示会尽快解决问题。

9月4日,马依恒上语文课不哭了,但还是满脸愁容。

上课时,我不但经常提问他,还用鼓励性的语言赞美他,并让其他孩子向他学习。

课余时间,我常常抽时间和他聊天,用语言激励他自信,用名人事例说服他自强,苦难虽然给人带来一时的财富,但走过去,它就是磨炼你的一笔财富,还自己掏腰包给他买了一本教参书。

现在我还记得孩子当时渴望求知的眼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