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三周综合练习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填写字词句。
1.红军不怕攀xuán yá(),越shān jiàn()的艰难,更不怕与rìkòu()展开激战,他们一个个lūn qǐ()shǒu liúdàn ()向敌人头上砸去。
随着一声巨响,敌人全军覆没。
红军一片fèi téng (),xǐyuè()之情溢于言表。
2.在shēn jiàn( )中,群山yì lì( )xuán yá( )峭壁,环境非常恶劣,还下起了bīng báo( ),长江水不断咆哮fèi téng( )着,姜fù( )官长带领战士们héng dù( )tiě suŏ qiáo( ),还不断的朝身后rì kòu( )lūn qǐ( )shǒu liú dàn( )。
3.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云崖.(yá) 等闲.(xián)B.逶迤.(yí) 铁索.(suǒ) 泥丸.(wán)C.长征.(zhēng) 磅.礴(páng) 磅.秤(páng)D.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日寇(kòu)希冀(yì)副手(fù)石榴(líu)B.炸弹(dàn)抡拳(lún)连贯(gàn)棋盘(qí)C.冰雹(báo)屈服(qū)崎岖(qū)豪迈(mài)3.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岷(mín)山泥丸(wán)崎(qí)岖B.逶(wēi)迤悬(xuán)崖铁索(suŏ)C.雹(páo)子屹(yì)立磅(bàng)礴D.仇(chóu)恨日寇(kòu)沸(fèi)腾4.下列每小题都有一项加粗字的解释是错误的,将序号写在前面括号内。
( ) ① A.尽开颜(都) B.逶迤(道路曲折,绵延起伏)C.只等闲(空闲)D.磅礴(指山势高大险峻)( ) ② A.硕大无朋(比) B.居高临下(来到)C.昂首挺胸(仰,抬起)D.翠色欲流(将要)5.下列每小题都有一个选项最恰当,将序号写在后面括号内。
①下面诗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
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萎干涸堕落B.枯黄干涸堕落C.枯萎干旱陨落D.枯黄干旱陨落③这首诗中“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透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
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是诗人伟大的胸怀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下面的句子都以“山”为描写对象,其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巧渡金沙江三、必读书目周测。
1.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林之战2.曹操曾在哪次战役中“割须弃袍”()A.潼关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3.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A.麦城B.襄阳C.江夏D.公安4.孔明死后,蜀军用孔明的木人像惊走了谁?()A.陆逊B.司马懿C.鲁肃D.孟获5.朱熹《观书有感》:,。
,。
四、课外阅读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
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
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1.下面句子与短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从70年代起就已经绝迹,目前仅剩70只,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B白颊长臂猿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C白颊长臂猿喜欢吃的昆虫、鸟卵占其食量的不足10%.D雄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2.对短文内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主要介绍了白颊长臂猿的行动、睡觉、叫声等B主要介绍了白颊长臂猿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的食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C主要介绍了白颊长臂猿常年在树上生活和叫声洪亮的特点。
D主要介绍了白颊长臂猿是高空“杂技演员”和“歌唱家”。
3.对短文中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句中“立即”这个词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警觉性高,逃生速度快的特点。
B文中最后两句话运用列数字的形式进行比较,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特点。
C文中的“通臂猿”的传说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D“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句子中的“左右”“逐渐”等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4.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称“白颊长臂猿”为“杂技演员”,是因为它能在高空做高难度动作。
B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能胀得很大,所以它的鸣声极其嘹亮。
C白颊长臂猿每天的鸣唱次数与鸣唱时间长短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
D白颊长臂猿的鸣声响亮动听,也会为他们带来好运。
生命不止,迁徙不息①说起迁徙,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在这支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中,角马无疑是中坚力量。
②角马能忍受贫瘠的环境,但必须每天或隔天大量饮水,因此在它们的活动区域15-25千米范围内必须有水源。
这也是角马迁徙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最大的角马种群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数量超过100万头。
角马每年的迁徙时间都有所不同,为了追逐湿润气候带来的丰沛水草,它们不惜每年长途跋涉2800多千米,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顺时针运动。
③当南方草原的雨季结束时,上百万头角马从塞伦盖蒂北上,来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一同迁徙的还有其他食草动物,它们按照消化特性自觉地分批开拔,喜食高层新草的斑马打头阵,爱吃中层嫩草的角马紧随其后,偏好底层短草的瞪羚殿后。
这支食草大军的排列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角马和斑马也常常携手同行。
④角马在迁徙中集结成群,它们会将年幼的个体保护在群内,夜晚休息时也会轮流放哨。
尽管如此,每年这一路奔腾,角马们也养活了路上埋伏和尾随的肉食动物。
草原上随时上演各种惊心动魄的狂野杀戮:一只正在游泳渡过马拉河的角马,很可能被河中的鳄鱼攻击;草原上一只年轻的角马或许会成为狮子的大餐。
⑤角马交配的季节通常是在5月到7月,有孕在身的角马妈妈即使跑长途也没有什么“孕妇专座”,照样千里奔袭。
第二年1月到3月,当雨季再次来临时,回到塞伦盖蒂的雌角马会在几周内产下上万头小角马,并带着宝宝踏上新一年的征程。
1. 下面是同学们对第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A.角马迁徙的原因。
B.角马迁徙路途遥远。
C.角马必须每天或隔天大量饮水。
D.角马能忍受贫瘠的环境。
2. 下列选项中,没有用列数据这一说明方法的是()。
A.它们不惜每年长途跋涉2800多千米。
B.在它们的活动区域15-25千米范围内必须有水源。
C.最大的角马种群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数量超过100万头。
D.草原上一只年轻的角马或许会成为狮子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