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有何差异?生态经济学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之间有何差异?应如何看待这些差异?箭头(a)代表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
自然界是经济系统原材料的供应者。
箭头(b)表示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从原材料供应的角度研究自然界的学科被称为自然资源经济学。
废物的流动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环境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各种联系,其本质是研究经济体系是如何产生破坏或保护环境的激励的,关键是要测定出环境质量改进的成本收益,特别是那些隐蔽的成本及收益。
**环境经济学旨在说明控制污染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步骤,它介绍了人们决策方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渴望程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改进。
自然资源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研究人类开采和利用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的行为。
主要学科分支:矿物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森林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海洋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初涉及的是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而不涉及无法进行商品性开的的环境,随着研究进展,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将表示这种影响的外部成本计入相应的资源产品价格中。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显著特征是将经济系统看做是地球这个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宇宙飞船”经济学✓可持续性是生态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其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更多地来自于生态学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联系密切但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重点:自然资源经济学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为研究重点。
环境经济学以无法进行商品开发的、以外部性为主要特点的环境资源为研究重点。
**环境的特点:(1)人类无法对环境进行商品性开发;(2)环境具有外部性研究方法: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动态优化为主。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当代人面临的问题,以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以静态分析为主的方法。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争论的焦点: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人创资本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在内的自然资本?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对技术进步持乐观态度生态经济学:认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无替代性**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认为随着自然资本稀缺性的增加,价格会上升,进而促使人力进行技术创新,生产出相应的替代品,会扭转自然资本日益稀缺、价格上升的趋势。
生态经济学则认为生产在本质上是从自然资源投入到产品产出的转化,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仅仅是转化的媒质。
这些媒质既不能产生他们所要转化的物质,也不能创造用来制造它们自身的物质。
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基本上是互补的,它们的替代性很小。
2、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主题是什么?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何特征?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三个主题●效率(efficiency):经济效率是指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产所提供的效用满足的程度,因此也可一般地称为资源的利用效率。
它是需要的满足程度与所费资源(成本)的对比关系●最优(optimality):如果对一种资源的利用方式的选择在受到任何可操作的、相关的约束的情况下,能够使目标最大化,那么该选择就是社会最优选择理解“最优”要记住:(1)一群人应被看做是相关的“社会群体”;(2)能够根据社会群体的一些综合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对一些资源的利用决策从社会观点来看是否合乎需要。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关系到子孙后代。
在经济学中所考虑的对最优的追求,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充分地照顾到子孙后代。
如果照顾子孙后代被看做是一种伦理义务,对最优的追求需要用可持续要求来约束。
最优与效率的联系与区别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
但效率不是最优的充分条件。
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从社会观点看只有一个是“最优的”3、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如何?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李嘉图(1772-1823)的地租理论,认为自然资源将面临分配问题●穆勒(1806-1878)对自然资源经济学发展的贡献新古典经济学:边际理论和价值、19世纪70年代引入资源的效率及最优消耗。
●马歇尔(1842-1924)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概念福利经济学●庇古(1877-1959)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动态分析资源配置的跨时期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科斯(1910-)的《社会成本问题》外部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向问题,而是具有相互性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庇古税根本没有必要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问题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的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才能确定1、环境-经济系统的关系是什么?环境的经济与社会功能●提供供生产和消费的自然资源●沉淀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或残留物:剩余速率和同化能力●提供了休闲场所和其他娱乐资源:过度利用会破坏这种环境功能。
●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撑功能如太阳辐射是资源基础要素、臭氧层对紫外线UV-B的吸收环境服务的替代第一种替代:循环经济,图2-2中的虚线,代表了资本服务替代环境服务的可能性。
环境功能的循环替代有两种作用:可以降低对废物沉淀功能的需求:污水处理厂可以降低对资源基础功能的需求:节能、减耗的新型房屋;空间站及相关设备(用来支撑人类生命的人造环境)。
经济与环境之间的流动在图2-2中以细实线来表示,各构成流之间的替代是可能的,并影响对环境服务的需求。
如用水电替代化石燃料(煤)。
◆粗红线框代表环境,它是一个热力学封闭系统,其中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
◆经济活动位于环境中,包含生产和消费,两者均来自于环境服务。
◆生产活动并非都是消耗性的,一些生产活动的产出被增加到人工的、可再生的资本存量之中,进而在生产活动中与劳动力一起发挥作用。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又到环境中。
◆消费直接利用舒适性服务流从环境到个人的过程,没有生产活动的中间过程。
◆在图中,从资本运行框引出的四条虚线通向其他3个框以及代表环境功能的粗黑框,这些虚线代表了资本服务替代环境服务的可能性。
图2-2的虚线,循环,废物流在返回到自然环境之前被中途拦截,一部分返回到生产中去。
2、介绍几个你知道的环境科学的定律。
●物质平衡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生态学原理3、对经济人假定和正值贴现率有哪些批评意见?你是否同意,理由是什么?●只有在消费者一生的范围内,运用消费者的时间偏好来配置消费品才有意义。
●传统经济学家将所有有用的东西都看成银行中的货币等价物,而自然资源的增长是有限的,如鱼群、树木。
●即使代际之间也按帕累托准则去办,缺乏代际补偿的机制。
4、你认为在中国,“先污染、后治理”行得通吗?理由是什么?各国人均收入水平高低差异很大,不能走相同的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大超过高收入国家的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
在相当多的环境问题上,尽管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已大大超过了与相应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人均收入水平,但许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还远低于相应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人均收入水平。
发达国家可以先走发展经济、后减少污染排放与自然资源消耗的经济发展道路,其前提条件是他们可以利用全世界的环境与自然资源。
如果发展中国家以增加污染物排放与自然资源消耗来发展经济,地球无法承受。
5、在代际资源配置中,能否兼顾经济人假定、正值贴现率与可持续性,如果可能,应该如何兼顾?●将可持续性和经济人假定结合起来的一个可能的思路:将可持续性看作是对经济行为的制约。
●当代人的效用为U1,未来一代的效用的预期值为E(U2),则未来一代预期的效用值的现值E(U2)/(1+d)●不考虑后代人利益:d=+∞未来一代效用的预期值现值为零●后代人利益至高无上:d=-1 这意味着未来一代效用期望值的现值为无穷大●兼顾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d>-1 D的大小取决于该伦理标准对当今和未来一代的利益。
●可以用不同贴现率来表示不同的伦理标准;●只要当代人承认:未来一代的利益不是无足轻重的;当代人应该顾及后代人的利益;在未来一代人的福利水平方面,当代人可以有所作为。
那么就有可能把经济人假定、正值贴现率与可持续性结合起来6、你同意以下观点吗,给出理由。
只涉及同一代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时,可持续性与经济人假定之间在很多问题上是相容的。
从承认当事人利益合理范围的限定而言,经济人假定与可持续是相容的。
这种相容的意义在于:•当当事人的利益因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耗竭而受到损害时,可以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维护抽象的社会或公众利益。
•当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时,要求不仅要考虑社会的总体利益,而且要尽可能地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尽可能地避免以“小局服从大局”,损害某些当事人的合理利益。
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继续稳定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权,试讨论这一改革对农业生产和林业、草场等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影响。
有完全意义上的产权或清晰产权——在市场经济中被交换时,这时的交换是有效率的。
产权结构三特性:排他性:所有由于拥有和使用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应该由所有者自身所承担并且只能由其自身所承担,要么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出售转让给他人。
可转让性:所有的产权都可以在所有者之间自由的转让。
强制性:产权应该受保护防止非自愿的夺取和别人的侵犯。
拥有以上完全意义上的产权的人具有强有力的动机来有效的使用拥有的资源,因为这些资源的贬值意味着个人的损失。
外部性是违反了排他性原则;往往是共有资源的不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体系。
由市场配置造成污染外部性商品的一系列结论•可能会导致商品产量过多。
•造成污染过多。
•造成污染的产品的价格太低。
•只要成本是外在的,市场本身没有动力寻找降低每单位产出污染量的方法。
•由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低,缺乏回收再利用污染物的动力。
2、为什么很多自然资源的交易费用很高??3、试比较共有资源和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海洋里的鱼、环境、拥挤的不收费的公路一个人的使用减少了其他人对他的使用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国防、路灯、公共卫生、不拥挤的不收费公路4、研读《社会成本问题》,写读书笔记。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所述的即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工商企业的行为(如工厂放出的烟尘对邻居的影响)。
对这种情况,传统经济分析遵循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抓住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的矛盾,得出了要排烟的厂主赔偿损失,或对他课征“庇古”税,或令他迁走的纠正办法,而科斯认为,把这种问题归结为由于甲损害乙,所以应该制止甲的传统做法,错误地掩盖了问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