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设计
3、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
修正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3、解释重点词句
“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九”,九岁。“执”,坚持始终,身体力行。
3.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4.总结
板书设计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后反思
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
周次
5
案序
4
课题
《三字经》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3.知道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十干和十二支。
重点
难点
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
修正
一、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
二、学习新句子
1、诵读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 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板书设计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教后反思
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
周次
3
案序
2
课题
《三字经》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2.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难点
熟读三字经。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
修正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自读、合作读
(二)、解释重点句子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器”,指器物。“义”,做人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重点
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
修正
1.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二、诵读新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
四、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板书设计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后反思
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
周次Leabharlann 10案序“能本”生态课堂导学练案
一年级校本学科
执教人:侯万志、赵慧
朱台镇中心小学
2015年8月
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
周次
2
案序
1
课题
《三字经》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
修正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4、根据句释,翻译。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
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3.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4.总结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
修正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开火车背诵。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3、解释重点词句
首:首次,为首。孝:指孝敬父母。
悌:尊重兄长。次:接下来,其次。
数:数目或数字。文:文学、文章。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
修正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的《三字经》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请全班一起开火车背诵一遍,然后再齐背一遍。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新授:(1)自读、合作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
(2)字句梳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子”,指小孩子。“不学”,即不肯读书。“非所宜”,不应如此。“幼”,年少之时。“老”,年老之时。“何为”,是反问句,可以解释为“有什么作为呢?”或“有什么用处呢?”
三、不同形式朗读
四、听故事“昼习夜读成学者”
五、同桌之间互相背诵。
三、指导朗读、四人合作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板书设计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后反思
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
周次
6
案序
5
课题
《三字经》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重点
2.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
修正
1.导入
检查上节课的内容背诵。
2.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
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曰春夏,……应乎中。”2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故事】
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板书设计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后反思
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
周次
4
案序
3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