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6 燕子专列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6 燕子专列

6燕子专列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1.搜集资料,对瑞士和燕子有所了解。

2.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燕子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燕子专列)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人为燕子开专列?为什么用专列送燕子?
3释疑。

(“专列”就是专门的列车。

“燕子专列”就是专门为燕子而开的列车。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议,改进书写。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带着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瑞士的居民热心救护冻僵的燕子,瑞士政府用专列护送燕子回南方的事。


2课文分几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列舒适、漂亮的空调列车正准备护送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瑞士政府用专列送燕子的原因以及政府与人们的行动。

第三部分(5自然段):写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


第二课时
一、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教师:瑞士政府为什么开设燕子专列,护送燕子回到温暖的地方呢?人们为了救助燕子采取了哪些措施?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主解疑,感悟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①这是一列什么样的列车?
(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


②“他们送的是一些……燕子”,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解释说明)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麻烦”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遇到困难。


②“成千上万”说明了什么?(燕子很多。


③燕子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④从以上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天气寒冷,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朗读体会,深入理解,体会瑞士居民对燕子的关爱。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居民寻找燕子的句子。

勾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

(出示句子: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②指导朗读。

③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些词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又体现了人们不畏严寒,寻找燕子的博大爱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人们博大的爱心。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贝蒂的爱心。

(1)学生默读、勾画最感动的句子,并思考。

(出示句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她的脸
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2)全班交流:小贝蒂还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还能想象得到吗?
(又冷又饿;嘴唇冻得发紫;双脚通红……)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生带着激动和敬佩的心情再读三、四自然段,升华情感。

三、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师:冻僵的燕子命运如何呢?我们来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它会说些什么呢?
2为燕子写出祝福的话,并指名读出所写内容。

3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了解课文采用的倒叙写法。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人类保护动物的资料。

五、作业建议
1抄写词句,积累语言。

2设计保护动物的宣传语。

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

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重点词语,静心思考,朗读感悟。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既能体会到气候的恶劣,又能体会到居民们的热心,从而深刻地感受到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适时安排写作的训练,为学生抒发情感搭建了平台,情动辞发,感情自然流露,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有机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