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作者:李娜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8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环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林木的种植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需注重对于林木种苗的管理。
因此,应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力度,不断优化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关键词]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8-37-2
林木种苗在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因此,在进行林木种苗的管理与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林木种苗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林木种苗进行分类管理,制订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才能提高林木种苗的管理效率,为林木种苗的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
在林木种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并适当引进优质品种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1 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
1.1 育苗管理
育苗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在育苗阶段,需要工作人员对林木苗种的种子进行筛选,这一步骤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
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木种苗的质量。
因此,应加强对选种技术的研究,才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选完种子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再次筛选。
然后将优质的种子进行脱粒、净化,最后将种子置于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备用。
在育苗阶段,最需要重视的事情就是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催芽。
之后需要为种子准备一个合适的苗床,待催芽完成后将种子放入苗床中。
最后就是对苗床进行培土,然后在土层上方覆盖一层草。
这就是整个育苗环节,也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的基础。
另外,在育苗过程中,要注重对于播种量的控制,因为播种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林苗的生长。
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可以参照如表1所示的播种量进行播种,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2]。
1.2 幼苗抚育管理
在幼苗抚育阶段,主要是对幼苗的发芽期与苗期进行管理。
在幼苗的发芽期,需要定期检查幼苗的发芽情况,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当幼苗的发芽率超过70%以后,可以适当将芽床
上覆盖的草去掉一部分。
直到所有的幼苗都开始发芽,才可以将全部的草去除掉。
幼苗发芽后就进入到了苗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①当幼苗进入苗期后,一般抗病虫害能力非常差,需要每天早晚对幼苗进行浇水,保证水分充足,但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烂根的情况;②进入夏季时,需要在幼苗上方覆盖遮阳网,防止强烈的阳光影响幼苗生长;③进入秋季后,一定要控制浇水量,然后再适当补充磷肥,在这一阶段切忌施氮肥;④进入冬季后,需要重视幼苗的防寒工作,对幼苗采取保温措施,并且控制好湿度;⑤当幼苗发生病害后,应及时进行救治,如果救治效果不佳,就需要将其剔除,然后补充新的幼苗。
1.3 造林管理
1.3.1 造林地的管理。
第一,需要对造林的地点进行选择,然后清扫这片林地。
第二,需要按照造林的要求挖好树坑。
第三,需要对树苗进行分类,因为即使是同一种树木,肯定会有不同的生长状况,这时就需要按照树苗的品质进行分类,然后再种植到相应的树坑中。
第四,应保持好苗木根部的舒展性,然后对根部进行打浆处理。
1.3.2 幼林期的抚育管理。
第一,幼苗抚育管理。
每年5月左右,需要集中对林地的杂草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松土。
每年10月左右,需要再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等到第2年还需要重复以上步骤,一直到幼苗成熟为止[3]。
第二,对造林地环境的维护。
应严格禁止在造林地中进行放牧,因为动物的踩踏会导致很多幼苗死亡。
同时,应做好造林地的防火工作,尤其是夏季与冬季,应派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巡查,确保造林地的安全。
第三,需要对幼林做好防寒处理。
因为幼林的抗逆性很弱,需要加强外部处理,才能保证幼林安全生长。
在冬季,昼夜温差很大,需要对幼林进行适当的保温处理。
1.3.3 成林管理。
首先,在砍伐成林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砍伐位置的选择。
在合适的位置砍伐成林,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其他林木的生长,还能提升整个林场的经济效益。
其次,需要做好林场的防火工作。
因为成林的树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生火灾,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巡逻。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成林的防盗工作。
因为林场地广人稀,这些成年的林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必然有一些不法分子偷偷砍伐,因此,林场工作人员应组织专门的安保力量,确保林场树木的安全。
2 提高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的措施
2.1 加强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成为了各个林场赖以生存的唯一方法。
因此,一定要加强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让质量更好的林木种苗服务于社会大众。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准入机制,对符合经营资格的林场发放经营许可证,取缔一些小型的、证件不齐的林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其次,应对这些种苗进行分级
划定,一定要在质量上与价格上拉开差距,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
只有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才能真正促使各个林场想尽办法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2.2 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
在培育良种的过程中,为了延续良种的优点,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
应将优良的林种进行集中种植,繁育出一个质量更好的品种。
同时,应建立专门的试验田,用来不断改进优良的品种。
最后,需要总结这些育种的优良经验,然后再将这些技术培训给有需要的人群,从而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发展。
2.3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工作人员应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积极引进其他地方与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改善自身林木的品质。
同时,林场还可以与广大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一些专门的试验田,让这些高校的人员来进行实验。
相信通过这一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林场改善林木的质量,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引进新品种方面,需要林场工作人员多加注意外界的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到林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将更加先进的、符合自身条件的技术或资源引入自己的林场,以促进林场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与学习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像林场这样靠技术来进行生产的企业,应始终把技术提升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3 结语
在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一定要通过以上措施来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才能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献忠.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111-112.
[2]代西永措.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探讨[J].中外交流,2015(29):33.
[3]杨云凤.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管理保障林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J].农家科技,2014(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