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上期末复习课文内容思想主题汇总

部编版三上期末复习课文内容思想主题汇总

部编版三上期末复习课文内容思想主题汇总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通过动静结合,描绘了林中牧童想要捕捉鸣蝉的情景,表现了牧童的天真烂漫以及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5.《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6.《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吗,诗中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句呈现出一派熙熙融融的景象。

7.《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其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

8.《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散文,“金色巴掌”指的是梧桐树的落叶,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9.《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10.《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11.《去年的树》的体裁是童话,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

全文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鸟儿与树的对话,第二次是鸟儿与树根的对话,第三次是鸟儿与门先生的对话,第四次是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

赞美了鸟儿与树之间真挚的友谊,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讲信用,对待朋友要真诚。

12.《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随着时间变化,度过了从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到木地板的生命历程,赞扬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13.《在牛肚子里旅行》主要讲述了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

14.《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搬运粮食的事,通过对一丁点儿奶酪残渣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15.《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描写了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正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小猫请求他再过一个晚上,躲避晚上的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老屋说正准备倒下的时候请求在老屋里孵小鸡,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出来,老屋说正要倒下的时候了小蜘蛛请求老屋再站一会儿,他要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答应小蜘蛛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给老屋讲故事,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课文赞扬了老屋的爱心和他的善良品质。

16.《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个诙谐幽默有趣的故事,围绕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而展开的一个个故事,了解故事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了别人的,通过故事学习知道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17.《会叫的狗》本文记叙了一只不会叫的狗,为了学叫,分别向小公鸡、杜鹃学习,结果差点送了命,揭示要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己的道理。

18.《搭船的鸟》“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19.《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兄弟俩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
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20.《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21.《饮湖上初晴后》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22.《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24.《海滨小城》这篇略读课文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25.《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表达了作
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4.《大自然的声音》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

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

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5.《父亲、树林和鸟》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

26.《带刺的朋友》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事,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7.《司马光》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也启发我们,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8.《掌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

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29.《灰雀》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30.《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

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