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

关于学习者的语言 系统、学习者习得 过程、学习者本身 的研究
观察、个案、实验 法;长于学习者语 言系统的描写
9
研究对象 学Leabharlann 归属 研究方法研究兴趣心理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对学习者语言系统 关注不多;关注儿 童母语获得心理过 程和机制
语言学习者的语言 系统、习得过程、 习得机制
认知科学
应用语言学
心理学、实验心理 学
• 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和心理语 言学的交叉和重合构成了三重关系:二语 习得研究的语言学视角和认知心理学视角 ;二语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的交叉是上 述四个学科共同研究领域的重合。
• 二语习得研究的夸学科性质是尤其研究对 象决定的——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习得过 程和习得机制——与语言学、心理学和心 理语言学相联系。
• 明确研究对象、创建理论假说、指明二语习得研 究的方向。
• 反应了语言学(乔姆斯基批判行为主义)对二语习得研究 的影响,二语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 变。8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与二语教学研究逐渐分离。 13
二、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路径
• 1)20世纪50-60年代
– 二语习得研究与二语教学研究未分离;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比分 析”占主导。
– “目的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可 以是母语或第一语言,也可以是第二语言、第三 语言或第四语言。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
•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 “第一语言”:是就语言习得的时间顺序而言的 。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大多数学 习者的母语是他的第一语言。
• 80年代后,人们不再青睐二语习得顺序。一个重要原因是 它只适用于英语,不适用于汉语。而且它孤立看待语素, 忽视语法是一套结构性体系。语法习得会受到第一语言的 影响。
17
克拉申(1977、1978)“监控模式”
• 70年代末,Krashen发表文章,对二语习得进行 解释性描述。1985,他提出“输入假设理论”( the Imput Hypothesis Model):
• “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法”都强调二语习 得研究应该研究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二语习得研 究的目的明确。
16
二语习得顺序
• 70年代,Dulay &Burt(1973)发现英语二语习得中对某些 语言结构的习得存在共同顺序。他们也认为二语习得应该 研究学生的“中介语言”,而不是一语和二语间的关系。
• 情感过滤假设: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不总是被吸收 ,会受到大脑的“情感过滤”(动力、信心、焦 虑度、健康)。情感过滤关闭,能够充分利用输 入的语言信息。Krashen预测在青春期前后,情感 过滤作用力会增大,成年人会有更多的情感变化 和自我意识,这也是二语习得中成年人区别于儿 童的重要因素之一。
20
情感过滤
从语言学、认知、 社会语言学和社会 与文化角度描写和 解释语言学习者的 语言系统、习得过 程和习得机制
对人类个体的感觉、对学习者的语言系
知觉、理解、记忆、统、习得过程及学
思维等心理过程感 习者自身的研究感
兴趣
兴趣
1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二语习得 研究
语言 心理 学学
心理语言学
1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参数重设”来解 释母语参数设定基 础上,如何根据第 二语言重新设定参 数的机制和过程。
描写语言结构本身,关注学习者语言系 依据目的与规则 统产生的心理过程
和机制,多依据实 证
7
原则和参数
• 生成语法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它认识到语言理 论的形式和内容与语言习得现象是密切相关的,
• 而原则和参数的观点认为, 儿童中的许多语言知 识不是学来的, 而是人类心智的内在的一部分。 这些知识既然根植在人们的心智中, 就应该是全 人类普遍的东西。按照这样的观点, 人类语言的 差异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表面上看起来很 大的差异, 深究起来, 其实差异很小。普遍语法关 心的是决定每个语言系统基本结构的原则, 而参 数关心的则是语言结构显示的变异范围。
• 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式”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
流利程度取决于他对目的语社团的“社会距离”和“心理
距离”。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处于社会距离或心理
距离构成的连续体上的任何一个位置(Schumann,1986)
。而他认为学习效果以社会因素为主,在社会因素没有其
关键作用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因素就起着左右学习效果
18
• 输入假设:人类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 comprehensible imput)来获取语言知识。只 要学习者听到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并设法对其进行 理解,就会产生语言习得的效果。Krashen认为 听力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认为说没有必要,甚 至有害。这与“交际法”背道而驰。
• 习得与学习假设:二语习得中,成年人通过习得 或者学习发展二语能力。
– “第二语言”:(Ellis,1994)相对于学习者习 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它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自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它 语言。“第二语言”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 序。
4
• “习得”与“学习”:克拉申(Krashen, 1981, 1982)
– “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informal learning),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subconscious learning),心理学界称为“内隐 学习”(implicit learning),获得“隐性语言知识 ”。
• 输入假设imput hypothesis • 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 • 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 • 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 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 在英语定语从句等级序列中,关系代词作主语的定语从 句(如Emily Bronte was the sister who wrote Wuthering Heights .)最为普遍, 标记度最低;而关系代词作比较对象 的定语从句(如The person who Mary is tallerthan is Mike .)在语言中最为罕见, 其标记度也最高。英语定语从句 的等级序列:主语定语从句〉直接宾语定语从句〉间接 宾语定语从句〉介词宾语定语从句〉属格定语从句〉 比较对象定语从句.
12
第三节 二语习得研究的发端与发展
• 一、二语习得研究的发端
– Corder,1967《学习者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关于“学习者语言”的系统研究 始于Corder)
– Selinker,1972《中介语》(Interlanguage)(更加明确二语 习得研究的对象“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提出中介语 的理论假设,系统分析了二语学习者语言系统产生的 心理过程和机制)<->60年代的对比分析,无学习者的 语言系统
– 语言学视角(乔姆斯基,普遍语法) – 社会语言学视角(Labov语言变异;Schumann文化适应模式) – 认知视角(Mclaughlin信息加工模式;联结主义理论) – 社会文化视角(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习得过程是由社
会化到学习者个体内在心理机能获得的过程 )
14
中介语
• Selinker(1972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提出“中介语”(Interlanguage),提 出中介语的产生原因:1.语言转移;2.对第二语言 规则过度概括,如“他把那个电影看了。” ;3. 语言训练的转移,如”how are you” “I’m alright, but quite busy.” “I’m fine too. Thank you.”;4.学习第二 语言的策略;5.交际策略,如“我去看他,他抽烟 ,看电视。”。提出“石化现象”。
通过学习所获得 的语言知识
(监控)
可理解的语言 输入信息
语言习得 装置LAD
习得 语言知识
语言输出
21
Schumann(1978)“文化适应模式”
• 美国民族事务局的J. W. Powell 第一次使用到 “acculturation”这个词,他在1883 年把“文化适应”定义 为“来自外文化者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所导致的心理变 化”。而现在我们提到的文化适应,一般是来自Redfield, Linton 和Herskovits 在1936年的定义:“由个体所组成且 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 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与 之相对应,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主要探讨的就是文化适应 过程对这些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移民或者暂居者的影响。
– “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formal learning),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获得(conscious learning),心理学界称为“外显学习”(explicit knowedge),获得“显性语言知识”。
5
•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 二语言习得”
–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 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 会环境下发生的。
• (吴雅清,2000,《原则与参数》评介,《当代语言学 》)
8
研究目的 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
心理学 揭示人类心理现象 的特点和规律
比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宽(心理动机、 过程、特性)
观察、心理测验、 实验、个案法;长 于实验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
研究学习者如何获 得第二语言(习得 过程、习得机制) 描写和解释学习者 的语言能力和交际 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