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笔法

笔法

一、笔法所谓“笔法”,是指书画作品中点、线运行的形态、方法。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认为:“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出、顿出的线和点的具体方法的简称”。

中国书画全赖以点线来表现形象,笔法是中国书画最重要的灵魂和核心,笔法之优劣是衡量书画艺术水平高下的最重要的准绳。

因此,书画的真伪是非,必然首先反映在笔法上。

前人说过:“笔端钢杵,要力透纸背”,指的便是笔法中笔端的力量,这种力量要内敛,不能显露在外边,显露在外边叫青筋暴露。

书画的快慢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用笔的轻重、疾徐、转折、顿挫,是否合乎笔法。

有人以颓笔渴墨故作飞白取势以迷惑阅者,用评画的术语来说,这叫做“剑拔弩张”,其实笔里并没东西。

鉴定大画,如高山大树以及长线条的衣纹等,更应注意笔法。

画大画必须放笔,即“请君放笔为直干”,然而放笔不是任意胡抹,不要被故作姿态的“狂华”、“客慧”所迷惑,即“始知其放本细微,不比狂华生客慧”。

鉴别细短线的工笔画,也必须看是否笔笔有力,笔笔到家。

前人常以如“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春云行空”、“流水行地”、“寓刚健于婀娜之中,写遒劲于婉媚之内”、“剑绣土花,中藏坚质,鼎仓翠绿,外耀锋芒”等来比喻笔法。

总之,笔法是书画的核心和灵魂,是打开书画真伪是非之谜的关键。

正由于中国书画从来重视笔法,每个时代对书画笔法的研究都有创新和发展,形成一种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的时代笔法特征。

所以,每个时代书画的笔法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即时代特征,前辈对其均有高度的概括。

在书法方面:魏晋时代,人们将书法仅仅作为一种表现笔墨技巧的艺术形式,其崇尚玄学,醉心清淡,此时的书法风格神韵潇洒,散漫轻盈。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心思上,文人学士精神豪迈,书法风格奔放,又规整严谨。

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文化勃兴,社会文风特盛,书法风格平稳清丽,华美多姿、新颖精妙。

元代蒙古统治严酷,文人学士精神压抑,此时书风循规蹈矩,只能“出入羲献,牢笼古今”。

明、清科举日渐成为文人士子们的唯一入仕途径,而科场试卷,官方文书朝庭要求严格,加上不断的文字狱的迫害,因此,文人士大夫思想保守,此期书法风格以台阁体、馆阁体为盛,行款整齐,字体匀称,雍容,笔划平直光圆,结体呆滞拘谨,风格端庄秀整,稳健刚劲。

在绘画方面:晋代线条巧密纤细,如春蚕吐丝。

“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其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唐代绘画气势雄奇,宏大潇洒,色彩富丽辉煌,绘画技巧风格在山水画上同晋代差不多;然人物画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语。

宋代绘画风格与其书法一样,也是华美多姿,新颖真妙,其“笔法紧,笔触重”。

元代绘画姿纵新颖,更多诗文意境和书法情趣,诗、书、画合为一体。

明清绘画风格多样,其画派林立,气象万千。

读者可从本书第一章的概述中详细了解,如清初正统派的平稳、安闲、雍容、雅正,而野逸派的姿肆、洒脱、怪异、豪放;清末上海画家的任性挥洒、北京画家的规规矩矩等等。

书画时代特征的形成是每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的产物。

另外,影响笔法时代特征的差异与同表现笔法的工具(毛笔)的制作和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毛笔对笔法的影响,从绘画上看,清代同治、光绪以前,画山水大都用鼠须狼毫等硬笔,只在渲晕时才用软的羊毫。

晚清以来,才见到陆恢等人全用羊毫画的山水画,形成一种比较肥软的线条。

同样,由于书画家所处的时代风尚,其所具有的个性爱好,师承渊源、生活经历、修养学识、书画工具、宗教信仰等诸复杂因素能形成书画家独具个性特征的笔法,如执笔、下笔的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悬臂、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下笔的轻重缓急等,这些反映在作品上便成为书画家的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总较时代特征鲜明突出,这也是我们进行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

另外,一个书画家的笔法特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从早年到晚年,多少总有些变化,有些人甚至变化很大。

一个书画家的笔法虽有早晚的区别,但笔法其中一定有贯始终的特质,此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精明的鉴定者必须抓住这个根本而不为其它变化所惑,成功地进行鉴定。

笔法作为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还表现在笔法是书画作伪者最难逾越的一关。

综上所述,书画的笔法是书画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进行书画鉴定的首要的、关键的依据。

二、墨法和设色墨法即用墨的方法。

陈兆复先生说:“墨法包括用墨浓淡的程度和墨色黑白的变化”。

在认识墨法之前,先要注意作品笔墨的年代远近。

年代越远,笔线的粗细收缩得越显著,加上纸绢本身也收缩,当然笔线也随着收缩,因此,笔线就比初画时细一些而显得坚硬状;墨色也因年代远而显着柔和,不像新墨色那样刺眼,并且能深入到纸绢的肌里。

古今书画家,每个人有每个人用墨的习惯性方法,也正如每个书画家有自己独特的笔法一样。

所以,墨法是书画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众所周知,书画时用的墨是指磨成的水墨,书画家在使用这些水墨时,在纸绢上就显出浓、淡、干、湿、黑、白等程度不同的变化,古人称这种墨色的浓度和变化为“五墨”、“六彩”。

由于墨和色的浓淡干湿,表现了书画物象的虚实、枯润、远近及体积感、质量感,是表现物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墨法能反映书画家的思想感情、精神气韵,所以,墨法与笔法一样,蕴含着书画时代特征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

墨法在鉴定书画上的重要性,还因它同笔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墨法要用笔法来施行和表现,无笔法就无所谓墨法;同样,笔法要依靠墨法来表现在纸绢上,没有墨色,笔法则无处生根,无从体现。

总之,墨法是从事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其地位和重要性要稍逊于笔法,因为,墨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画家之间有相近和相通之处,书画作伪能把墨法模仿得比较相像,而影响墨法的其它诸条件如纸、绢、墨等也易仿制。

因此,在书画鉴定中要综合其它方面,详加考察。

设色主要应用于绘画中,其在鉴定绘画中的作用同墨法完全一样,也是主要依据之一。

三、结构书画“结构”一词,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书法的结体和行款,绘画的构图和剪裁,也即徐邦达先生讲的“结构和剪裁”。

书法的结体,指每个字的笔划的疏密分布。

行款则指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左右的相互联接、呼应关系以及行与行之间的排列呼应关系。

绘画构图与剪裁,是绘画的要素之一,即画的结构。

按照中国画的独特理论,中国画强调的就是结构,线条的轻重转折(笔法),水墨的浓淡变化(墨法),从塑造形象这个角度讲,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表现物象的组织结构。

书画的结构同笔法、墨法一样,有其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是我们进行书画鉴定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书画家们的创作,都经过致密的构思,其画面上每个细小的部分,都有其用意,因此,书画家们在书画的结构方面,有着独特的习惯与构思,即结构上的个人风格,它表现了书画家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水平。

鉴定者也正是从这里对书画作品的真伪进行鉴定,因为,书画的伪作,总会留下伪作者的时代和个人结构习惯特点,而失去原作的结构特征,露出破绽而被识辩。

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一、名款通常所说的款识也叫题款,是指书画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号、创作年月、绘制地点及诗词歌赋等。

款名有单款、双款之别,双款即另加上赠送对象名字。

书画家本人的名款,具有其书法的多种特征和风格,因而名款对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来鉴定家十分重视。

因此,认识一些书画名款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对书画鉴定是十分有益的。

名款除时代变化外,还有朝野之别,一般画院画家署款简单,而民间画家则多见长款。

名款的个人风格则是千姿百态,这种个人风格,成为我们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

另外,从绘画署款的位置不同,也可断定作品的时代和真伪。

绘画款格式,一般有“平行款”、“抬头款”两种。

所谓“平行款”就是写有自己名字,题写给某某人的款字,上款第一行写到何处,第二行也应写到何处。

而抬头款的出现要晚于平行款,大约在明中期以后到清代较多使用。

所以这也是鉴定书画作品应注意的重要特征。

一般作者不懂得这些规律,而容易出现漏洞。

书画作品的名款中还存在着历史避讳,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避讳的字,也可以判定书画作品的时代。

利用书画作品中的名款对书画本身进行鉴定,则必须首先对名款本身进行鉴别。

作伪者大多采用换款、添款、接款手段进行作伪(后面章节将专门论述)。

总之,书画的名款是鉴定书画真伪与时代的辅助依据。

二、题跋一般来说,题在书画的上方或前面的诗文为题,写在书画后边的文字叫跋,总称题跋。

题跋是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一般的经验证明,凡是题跋确实可信的(不伪,不是后配,题跋者与作者关系密切,并且又是个善鉴的人),其书画本身大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当然,题跋是否可作为鉴定书画的真伪的依据,主要看其题跋本身的真伪,其次还要看题跋写的笔墨技法,词句如何,即题跋者的水平,而千万不要被大名头所吓倒。

三、印章印章,又名印鉴,即作为凭信之意。

历来书画鉴定家都很重视印章真伪的鉴定,某些时期在书画鉴定界还形成将鉴定书画作品上印章的真伪作为鉴定书画真伪的主要根据的风尚。

四、鉴藏印钤盖在自己收藏鉴赏的书画上的印章为鉴藏印,亦称收藏印。

鉴藏印对于书画鉴定能起辅助作用,尤其是年代远的书画,其本身并未署款,鉴藏印就更重要了。

五、纸、绢纸、绢是书画作品的载体。

由于各时代书画家所使用的纸绢的不同,因此,掌握了各时代纸绢的特征以及书画家个人用纸绢的习惯,对于鉴定书画的时代与真伪有很大的帮助。

利用纸绢鉴定书画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纸绢的年代、颜色。

纸绢在书画鉴定中不能看得太重太大,其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六、装潢装潢是书画呈现的一形式。

我们从书画的装潢形式上可以看出一些作品的时代或个人特征,其可以作为鉴定书画的一种辅助依据。

利用装裱鉴定书画真伪,要注意新画旧裱。

一些作伪者采用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去,即所谓“金蝉脱壳”的方法进行作伪。

对此,还是必须对书画的笔墨技法诸主要依据和诸辅助依据综合考察,判别真伪。

七、著录书画著录是指将历代书画家的书法、绘画作品经过鉴赏整理,编目成册。

根据书画著录书籍也可以帮助鉴别书画的真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