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位同学下午好,老师这边给同学们搜罗了一些教师证真题,给同学们学习下。
今年考试题目分分钟都会在老师发的题目中出现哦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的修业年限为()。
A.3年B.4年C.5年D.6年2. 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沛西·能B.卢梭C.孟禄D.勒图尔诺3. 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上海广方言馆4. 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规范文化的综合。
其中,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规范文化C.学校行为文化D.学校精神文件5.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A.可行性B.衔接性C.实践性D.普及性同学们可以先做下题,六点的时候会公布答案答案公布如下BCADD1.B【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令规定初等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
2.C【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A【解析】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4.D【解析】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规范文化的综合。
其中,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文件。
5.D【解析】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应该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体现出普及性。
5.56.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具有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
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B.定向性和顺序性C.差异性D.连续性7. 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8. 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9.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方于道徳的()水平。
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10.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模式再认策略D.组织策略6.B【解析】题目中的方向性跟先后性是定向性和顺序性的同义词。
7.B【解析】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厲于正强化。
8.C【解析】冲动性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9.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可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厲于道德的习俗水平。
10.D【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与精细加工策略相比,组织策略更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
5.611.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设计教学活动B.开展各种活动C.帮助学生成长D.社会角色学习12.把对班级管理和对个别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13.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強化功能1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5.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提出的。
A.科顿B.波斯顿C.布鲁巴奇D.阿特金森11.c【解析】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12.c【解析】平行管理: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这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
13.B【解析】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強化功能,所谓的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
14.D【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15.B【解析】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得发展将大受限制。
1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1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其作者是()A.赫尔巴特B.杜威C.裴斯泰洛齐D.夸美纽斯18.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査法C.实验法D.个案法19.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时间是()A.2004年2005 年C.2006年D.2007年20.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学方法改革B.课程改革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D.教育结构改革16.A【解析】1904年,淸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7.D【解析】教育学作为ー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8.A【解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19.B【解析】2005年9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全面铺开。
20.B【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我同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简述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3.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ー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ー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ー辈子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印度发现的狼孩卡马拉,由于从小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虽然后来回到人类社会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请分析:为什么卡马拉在回到人类社会的九年里教育训练效果会这么差?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
(3)根据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新授部分教学。
2.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梅花魂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
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千吗要回去呢?”“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
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太大了……”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祥。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ー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祥。
ー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竞凉飕飕的。
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桄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如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请确定教学目标。
(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