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教务处09版第1 页共 6 页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2.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3.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4.假定在扩大再生产起始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又假定资本技术构成不变,第一部类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作为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部门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A.1600 B.2000 C.1500 D.3000
5.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的。
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社会劳动
6.利润(p)与剩余价值(m)、利润率(p′)和剩余价值率(m′)的关系是()
A.m>p m′>p′
B.m<p m′<p′
C.m=p m′=p′
D.m=p m′>p′
7.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组织股份公司
8.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使得资本关系神秘化了,是因为它掩盖了()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
B.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分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D.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区分
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A.个别资本所有者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11.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重要前提是( )
A.劳动对象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劳动资料成为商品
12. 资本主义利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
A.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资本所有权的收入
1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4.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