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xx项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及职责 (1)1.组织机构图 (2)2. 组织机构职责 (2)四、施工现场重大火灾危险源辨识 (4)五、施工现场防火技术、管理措施 (5)1.临时用房防火技术措施 (5)2.在建工程防火技术措施 (5)3.施工现场消防管理措施 (7)六、临时消防设施、临时疏散设施配备 (13)1.灭火器配备情况 (13)2.消防给水系统配置情况 (14)3.应急照明配置情况 (16)七、施工现场消防布置图 (16)1.施工现场室外消防平面布置图: (16)2.办公、生活区消防平面布置图: (17)3.楼层消防平面总布置图: (19)4.楼层消防系统图: (21)5.临时用电总平面布置图: (23)八、施工现场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 (24)1.应急灭火处置机构及职责 (24)2.报警、接警处置的程序和通讯联络的方式 (24)3.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25)4.应急疏散及救援的程序和措施 (25)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计算及附件 (28)Xx项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项目建筑面积约32.04万㎡,由7栋高层办公楼、1栋超高层办公楼及部分附属车库组成。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渝鲁大道东侧,待建建筑物均是一类高层建筑,建筑最高点131.6m,单体建筑层数为地上19-33层,各栋楼均设地下室一层~五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层高为3m、5.1m。

本工程通过市政管网接驳点引到现场各用水点,施工区和生活区分别采用直径为100mm的给水管分开接入。

给水管沿施工道路铺设,每隔30米引出DN65支管作为室外消防及水点。

二、编制依据三、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及职责1.组织机构图2.组织机构职责四、施工现场重大火灾危险源辨识五、施工现场防火技术、管理措施1.临时用房防火技术措施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2 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m2。

3 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时,应设置至少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25m。

4 单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Om;双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

5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6 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 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lOO m27 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房间建筑面积超过50 m2时,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8 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基层底面。

2.在建工程防火技术措施(一)在建工程作业场所的临时疏散通道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建造,并应与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同步设置,也可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

(二)在建工程作业场所临时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

2 设置在地面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5m;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作临时疏散通道时,其净宽度不宜小于1.Om;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设置在脚手架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6m。

3临时疏散通道为坡道,且坡度大于25°时,应修建楼梯或台阶踏步或设置防滑条。

4临时疏散通道不宜采用爬梯,确需采用时,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

5临时疏散通道的侧面为临空面时,应沿临空面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杆。

6临时疏散通道设置在脚手架上时,脚手架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

7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

8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照明设施。

(三)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施工时,必须明确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

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0h 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

2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

4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

5外脚手架搭设不应影响安全疏散、消防车正常通行及灭火救援操作,外脚手架搭设长度不应超过该建筑物外立面周长的1/2。

(四)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宜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搭设,下列工程的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1高层建筑。

2既有建筑改造工程。

(五)下列安全防护网应采用阻燃型安全防护网:1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

2既有建筑外墙改造时,其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

3临时疏散通道的安全防护网。

(六)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其指示方向应指向最近的临时疏散通道入口。

(七)作业层的醒目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示意图。

3.施工现场消防管理措施在建工程要坚持防火安全交底制度。

特别在进行电气焊、油漆粉刷或从事防水等危险作业时,要有具体防火要求。

(一)机电设备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布线应采用满足“TN-S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总配电箱、开关箱必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做到“三级控制、二级保护”。

2、在变压器或总配电箱电源中性点设置接地,场区内设置不得少于三处的重复接地,各用电设备做好外壳接零、接地,各工作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供电线路始端、未端必须重复接地;当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应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不应大于10Ω。

3、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匣一漏一箱制;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器符合国家标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6829-1995)的规定,并与用电设备相匹配。

4、固定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3m,移动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大于0.6m;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器、保护器要灵敏可靠,不得出现误动作,分电箱内有自动空气隔离开关。

5、配电箱、开关箱在使用过程中须遵守下列操作程序:送电操作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停电操作顺序为: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特殊情况除外)。

电气线路在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并在电箱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操作”的警示牌。

6、照明电压的选择:一般施工场所220v,工作手灯、危险场所、无触电保护措施、工作场面狭窄场所、特别潮湿场所的移动式照明作业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220V电压的现场照明一律采用软质橡皮护套线并设有漏电开关保护,照明导线不准随地拖拉或缠绑在脚手架等设施构架上。

7、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

转动的危险部位要安设防护装置。

8、工作台前必须检查机械、仪表、工具等且确认完好方准使用。

9、电气设备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电动机必须按规定接零接地,并设置独立开关;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

10、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应严格按照单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

运转时不准修理。

11、行灯电压不超过36伏,在潮湿场所或在金属容器内工作时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伏。

12、受压容器应有安全阀,压力表,并避免曝晒、碰撞;氧气瓶及配件严防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液化石油气,不得躺卧使用,且必须有防回火的安全装置。

(二)油漆工程1、各类油漆和其它易燃、有毒材料,应存放在专用库房内,不得与其它材料混放。

挥发性油料应装入密闭容器内妥善保管。

2、库房应通风良好,不准住人,并设置消防器材和“严禁烟火”明显标志。

库房与其它建筑物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使用煤油、汽油、松香水,丙酮等调配油料应戴好防护用品,严禁吸烟。

4、沾染油漆的棉纱、破布、油纸等废物,应收集存放在的盖的金属容器内,及时处理。

5、在室内或在容器内喷漆,要保持通风良好,喷漆作业周围不准有明火。

6、在调油漆或对释稀料时,室内应通风,在室内和地下室油漆时,通风应良好,任何人不得在操作时吸烟,防止气体燃烧伤人。

7、用不完的料桶应盖好放回原处,不准到处乱放。

8、清理随用的小油漆桶时,应办理用火手续,按申请地点用火烧,并设专人看火,配备消防器材,防止发生火灾。

(三)焊接工程(1)电焊1、电焊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

2、电焊机要设独立的的开关,开关应设在防雨的箱内,拉闸时应侧身操作。

3、在密闭的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

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4、焊接预热工件时,应采用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焊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5、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对其进行覆盖或隔离。

(2)气焊1、气焊人员必须遵守安全使用危险品的有关规定,(1)氧气瓶和乙炔气瓶距火源不得小于是10米。

(2)乙炔气瓶要放在空气流通好的地方,严禁放在高压线下。

应立放固定使用,严禁卧放。

(3)施工现场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4)装置要经常检查和维护,防止漏气。

同时严禁气路沾油。

(5)氧气瓶、乙炔气瓶不得放在日光下直晒或放在高温处,氧气瓶、乙炔瓶存放温度不得超过35°C。

(6)使用乙炔气瓶必须配备专用的乙炔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

2、气焊工必须遵守下列安全操作要点(1)氧气瓶、乙炔气瓶装减压器前,对瓶口污物要清除,以免污物进入减压器内。

(2)瓶阀开启要缓慢平稳,以防气体损坏减压器。

(3)在点火或工作过程中发生回火时,要立即关闭氧气阀门,(混合气阀门),最后关闭乙炔气阀门。

3、气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施焊场地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应清除或覆盖、隔离。

(2)氧气瓶及配件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3)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放在地面或工件上。

带有乙炔气和氧气的焊枪不准放在金属容器内,以防气体逸出,发生燃烧事故。

(4)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枪爬梯或登高。

(5)严禁在带压力的金属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操作。

(6)在贮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操作时,应先清洗干净,并将所有的孔、口打开。

(7)工作完毕,应将氧气阀、乙炔气阀关好,拧上安全罩,检查工作场地,确认无着火危险,方可离开。

(四)保温工程1、保温板施工现场应为禁火区,并设置醒目标志。

作业现场及附近不能有明火作业、电气焊作业。

2、外保温工程的防火构造应该和保温工程同步进行。

3、外墙保温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并尽早安排覆盖面层的施工。

没有保护面层的外墙保温层不得超过3层楼高,裸露时间不得超过2天。

4、聚氨酯等保温材料进行现场发泡作业时,应避开高温环境,施工工具及服装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5、喷涂聚氨酯保温材料必须在喷涂后24小时内进行防护层施工。

6、各类发热设备不得靠近保温材料,必须靠近时要有可靠的遮挡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