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修订版)2009.9.9一、科学常识: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6、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
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葫芦;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2、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
)13、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14、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5、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二、科学探究:1.下面是603班的同学在研究滑轮时收集整理的一组事实材料。
分析以上资料,你有什么发现?2.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提升情况。
实验器材:木板、测力计、文具盒、科学书、字典等。
实验方法:①用木板搭一个斜面;②用测力计分别测出文具、科学书、字典的重量;③分别将文具盒、科学书、字典放到斜面上拉,发现它们的拉力都小于它们的重量。
实验结论: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
3.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情况。
实验器材:木板、砝码、测力计。
实验方法:①用多块木板搭几个不同的斜面;②用砝码分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比较记录的读数。
实验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复习资料2009.10一、科学常识: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我们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2.开花植物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种子六部分。
3.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40万种之多,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4.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菌类却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靠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5.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根据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6.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8.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9.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
而昆虫又是动物园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10.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11.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蓬大而轻,可在水中漂流,莲子有较硬的外壳,;蒲公英种子上有绒毛,容易随风飘动,传播种子。
12.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3.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4.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4.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15.《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
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全世界已经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二、科学探究:1.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教材84页灰色框)2.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实验材料: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底烧瓶,一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细长玻璃瓶,三支温度计过程与方法:1、在三个容器中同时放入同样温度的热水;2、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温度;3、比较测得的温度。
现象与结论:圆而大的烧瓶温度降低得慢,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2009.11一、科学知识: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瓦楞纸中间的纸被折成了波浪形,增加了纸的厚度,从而提高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5、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足拱、管状的手臂骨、腿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生活中的拱形:植物的杆、茎、果实,拱门,拱窗,拱桥。
6、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三角形框架受到外力时,总是能够通过三根杆的推拉达到内力与外力的平衡。
在四边形框架中加一根斜杆,就会变得稳固。
因为加了斜杆后,当框架受到外力时,斜杆会产生拉力,使框架达到内力与外力的平衡,从而不易变形。
7、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8、框架铁塔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采用了大量的三角形框架结构、抗风能力强。
9、常见的桥梁结构类型有梁桥、拱桥、拉索桥和浮桥。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一字形桥板和两个矮梯形消除了拱的外推力,使拱桥更加稳固。
10.钢缆能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11.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从结构上看是吊桥,即桥面被钢缆吊起来。
钢索桥的功能:跨度很大。
12.我知道的钢索桥:江阴大桥,夷陵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美国跨海峡大桥。
13、设计桥要考虑: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时候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
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二、科学探究:1.实验名称:材料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
实验材料:相同长度、宽度不同厚度的纸条,书本,垫圈。
过程与方法:1、把纸条架在两叠书本之间;2、往纸条的中间位置逐个放垫圈,直到纸条与桌面接触,记下放的垫圈个数;3、更换纸条,重复第2步;4、分析数据。
现象与结论: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实验名称: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实验材料:相同长度、宽度的同种纸,书本,垫圈。
过程与方法:1、把相同长度、宽度的同种纸折成形状不同长度相同的纸条;2、把纸条架在两叠书本之间;3、往纸条的中间位置逐个放垫圈,直到纸条与桌面接触,记下放的垫圈个数;4、更换纸条,重复第3步;5、分析数据。
现象与结论:改变材料的形状,会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制作材料:制作过程:采用的方法:画出高塔的简图:4.设计建造“桥”。
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桥的结构说明:制作需要的材料:制作步骤:画出桥的简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2009.12一、科学知识: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把电池接入线圈,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池就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