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


生字新词
邓稼(jià )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ìn)
无垠(yíng)
殷(yān)红
初识课文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分析理解下列问题。
1.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答: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
2.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答:(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写作背景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 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 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 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 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 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 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板书设计
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 邓稼先 不计个人名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私奉献精神的 伟大科学家
知识链接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 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 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 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 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 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虽然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度负责任的精神,总是在最 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 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知识点解析
【例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讲评】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 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 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 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 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讲评】此题考查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 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或文章的主题。本题针对第③段,找出具体的对比事件来举 例,然后分析出此处所表达的人物心理或性格即可。
知识点解析
【小练习】
1.(《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怯懦》)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
例,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 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2分)。 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2分),表现陈叶的 羡慕之情(2分)。 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2分), 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2分)。 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 (2分),表现了陈父的怯懦(2分)。
第一课
邓稼先
——杨振宁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 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写作背景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 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 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 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 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 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知识点解析
【例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参考答案】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 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 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知识点解析
【小练习】 1.(《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怯懦》)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 例,作简要分析。
归纳总结
1.作者的情感体会: 深刻感受到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2.本文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
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
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 整体。
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对比手法及作用
【讲评】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 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 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 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 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 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 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初识课文
3.文中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有什么作用? _答_:__文__章__突__出_环__境__的__艰_苦__,__更__好__地_烘__托__了__人__物_的__崇__高__精__神_。__本__文___ _表_达__作__者__的__思_想__感__情__:_作__者__热__情__赞_美__邓__稼__先__为_国__家__和__民__族_建__立__的___ _功_勋__,__表__达__了_对__邓__稼__先_的__崇__敬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